近日清晨时分,位于美国最繁华之一的海运枢纽,我们发现了20多台红色大型机器人在推挤着轮式货运集装箱交付给相应的小型机器人,接下来,它们便有序地推送这些集装箱至正确的堆积区域。
众所周知,全球化贸易即将跨入全自动操作的全新纪元:各个主要港口纷纷引进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和设备,以期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更为高效地处理庞大的商品数量。尽管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促使码头业务进一步增长,然而过去频繁发生的港口工人罢工潮却使贸易活动陷入了短暂的停滞。如今,随着机器人逐渐取代大部分人力,罢工对贸易活动的影响将大幅减轻,与此同时,还能节省一笔不菲的劳动力成本开支。
据众多行业专家预测,自动化将有助于提升终端生产效率及稳定性,进而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港口的承载力显得尤为关键,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贸易流量,大型邮轮的数量也在持续攀升,使得海港装卸压力倍增。据美国分析师估算,新技术有望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提升效率高达30%。
港口自动化技术公司TraPac的董事会成员彼得斯通表示,“我们必须在维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满足这些大型船舶的需求。”
然而,截至目前,仅有四家美国货站采用了TraPac网站提供的终端技术。此外,少数自动化终端已在荷兰鹿特丹港投入使用。
本月,货物机器人的支持者们正积极参与一项新项目,即TraPac计划在洛杉矶港口附近建立一座长期性的自动化终端。预计该项目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美元,旨在打造一套能够处理330万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系统,其规模几乎占据整个港口容量的半壁江山,堪称对未来发展的一次重大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