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转型之困惑与忧虑

   2024-12-02 工业品商城78
核心提示: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悄然降临,已然展露出崭新的面貌。自2012年起,阿迪达斯便已悄然关闭了在中国设立的直接生产工厂;如今,凭借着德国政府给予的厚望与支持,阿迪达斯的全自动化工厂将于今年在德国地区破土动工,而该工厂的核心部分便是由众多工业机器人完全代替人类进行繁重的劳作。 阿迪达斯的此番举措,无疑揭示出了制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悄然降临,已然展露出崭新的面貌。自2012年起,阿迪达斯便已悄然关闭了在中国设立的直接生产工厂;如今,凭借着德国政府给予的厚望与支持,阿迪达斯的全自动化工厂将于今年在德国地区破土动工,而该工厂的核心部分便是由众多工业机器人完全代替人类进行繁重的劳作。

  阿迪达斯的此番举措,无疑揭示出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尽管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然而在面对这般潮流时,甚至劳动力更为低廉的越南也无法抵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刻面临的特殊处境在于——制造业在无法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且退路已尽的情况下,技术领域的发展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制造业似乎陷入了转型的困境之中。

  相较于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而言,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军者,中国更担心的是可能失去的地位。这正是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困境的宏观背景。深入剖析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可以发现其转型困境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显著的表现。首先,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困境主要体现在传统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身上。据相关专家分析,根据德国提出的工业4.0的标准,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停留在工业2.0阶段,3.0阶段则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正因如此,工业4.0对绝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对于这些传统的中小企业而言,转型过程中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从客观角度来看,大量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将成为无可避免的现实。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下滑、低端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下,要求每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并不符合实际,而对于实力微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智能制造技术仍然显得高不可攀。然而,如果能有一批优秀的企业能够努力从粗放型制造向精细化生产转变,才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幸存下来。如此激烈的竞争方式,势必会引发大量的焦虑情绪。

   其次,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困境还表现在对风险的忽视以及对外资并购的过度热情之上。一些企业在默默地进行转型升级,然而却鲜为人知;另一些企业则热衷于资本运作,炮制各种概念,过分追求外延式增长,或是仅仅为了在资本市场中投机取巧,赚取短期利益。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制造业面临的转型困境。从并购市场的角度来看,自2015年中国企业并购规模创下历史记录以来,2016年第一季度,在亚洲最大的十笔并购交易中,全部都有中国企业的参与。

   这种对外资并购的过度热情,与当前的经济形势背道而驰。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是产业资本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自然反应,也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并购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并存,特别是在进行海外并购时,除了表面上看起来较为便宜的账面估值之外,还需考虑到诸多法律、政治、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尽管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是向价值链上游迈进的积极信号,但过于热衷于并购可能会导致决策不够谨慎,而其中实际上蕴含的正是制造业面临的转型困境。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