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劳恩霍夫工厂运行与自动化研究所亚洲分部的领导者。他于1996年毕业于马格德堡大学,取得生产工程学位。毕业后就职于弗劳恩霍夫工厂运行与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环境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可持续性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2005年,晋升为研究所国际事务中心后勤部的主管。随后在2008年被派往泰国曼谷,负责建立并管理研究所在亚洲的代表机构。在此期间,他成功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以及越南等国家领导并实施了多项 IT 支持的可持续性管理系统项目。除了企业项目之外,他还成功地领导并完成了多个关于可持续性管理、数字工程、能效、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虚拟现实应用等领域的培训和转让项目。
弗劳恩霍夫工厂运行与自动化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后勤系统和网络、自动化、虚拟开发和培训,以及生产和设备管理。
拉尔夫·奥皮尔辛斯基以汽车行业为例,详细阐述了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并对中国以及德阳的智能化生产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集,当前的任务是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交集平台,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推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在人才培育方面,弗劳恩霍夫工厂运行与自动化研究所将与当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库卡工业机器人中国区研发部的负责人。他于2009年在德国肯普滕应用科技大学获得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工程与测量控制工程方向的学位,并在丹麦和西班牙进修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此后,一直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工程领域的企业担任软件开发职位。
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作为世界顶级的工业机器人和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制造商之一,在全球设有25家分公司。该公司每年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1万台,迄今为止已在全球安装了多达15万台的工业机器人。库卡机器人广泛适用于仪器仪表、汽车 、航天、消费产品、物流、食品、制药、医学、铸造、塑料等工业领域。其在材料处理、机床装料、装配、包装、堆垛、焊接、表面修整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马德强调,中国机器人市场具有旺盛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工业机器人成为了核心技术。在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大数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智能制造需要深入研究和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德阳作为工业城市,在智能制造方面可以从人才培养入手。优秀的人才对于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在院校开设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从而为智能制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