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繁星如云般的生产企业众多,然而,这些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却参差不齐,令人忧心忡忡。因此,各企业需明察秋毫,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精确定位并确立相应的长远发展目标。如,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应力争发展成为电力配套领域堪称翘楚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具有独特生产技艺的中型及小型企业则有望成长为具备专门电力配件及配套生产专长的专业化企业;而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应审慎思考,适时进行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
放眼整个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特色产品的企业寥若晨星,技术与生产设备及条件亦相对滞后,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是在维持产品同质化、同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重复性生产,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价格战乃至恶性竞争。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低压电器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能够全面达标,满足各项技术指标。
当前,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的主体构成主要由中小型企业组成,为了助力这些企业茁壮成长,国家应致力于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减轻中小企业的税务负担,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力度,从而使得那些具备潜力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动力,进而推动我国低压电器行业迈向新的辉煌。
尽管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了中等偏上的地位,但在工艺、设计、制造、标准化体系以及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产品可靠性方面更是饱受质疑。
据权威数据显示,国外知名企业在低压电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占到总销售额的8%-10%左右。相比之下,中国低压电器行业的平均投入仅占总销售额的1%-2%,即使是大型企业和集团企业,其投入比例也不过在3%左右,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
展望“十三五”时期,我国低压电器产品应逐渐摆脱过去过分追求产量的误区,转向更加重视品质、产品可靠性、外观等方面的提升。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涵盖装备、设计、材料、工艺等多个环节,以期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这无疑需要提升我国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装备水平。
我国电器企业应尽早采纳统一标准,密切关注国际标准的最新动态。此外,电器企业还应时刻关注国外新兴技术,以便提高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新产品的研发自产品设计伊始便应充分考虑材料的选用、制造工艺是否符合国际标准,从而使我国低压电器产品真正实现向“绿色、环保、低碳”的转型。
智能化一直以来被低压电器行业视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步骤,无论是相关主管部门还是行业组织,均视其为低压电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对于低压电器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一代高性能配电系统的智能化万能式断路器、智能化节能型交流接触器、智能化高分断塑壳断路器、选择性保护家用断路器、自动转换开关、整体式智能控制与保护电器、双馈风力发电变流器关键技术、SPD、智能电网终端用户设备等尖端技术,必将得到政府与市场的大力支持,使我国低压行业能够迅速与国际领先技术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