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历史长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变频器产业历经艰辛曲折的攀爬之路至逐渐成熟壮大的过程。伴随着外资企业对我国领土的大规模侵入,他们毅然决定在本地化策略上付出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由于早期过度依赖进口以及大规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使得那些财力雄厚、规模庞大的外企在我国市场中占据明显优势,其品牌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反观之,相对于外资巨头来说,我国变频器配套产业的整体实力仍然较为薄弱,尤其体现在技术研发、加工制造、工业设计以及资金实力等多个方面,与国际知名品牌之间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面对这一现状,企业们应当抓住工业4.0时代的机遇,充分利用变频器在提升节能效果方面的优势,提前做好战略规划,将产品定位瞄准网络化、智能化方向,紧跟时代步伐。展望未来,变频器必将集成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及网页服务器,使工厂操作人员无论是在本地还是远程环境下,都能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无线设备轻松访问设备信息,获取实时在线数据,进而实现各种内置的智能服务功能。因此,唯有那些能够为客户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生产线效益以及制造精度、效率的产品,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创新无疑是变频行业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为了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进军高端市场,变频器行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合作模式创新等多方面的尝试。
如今,在全球发达国家,只要涉及到电动机的场所,变频器便无处不在。各大国外品牌的变频器制造商纷纷推出了系列化的产品,其控制系统也已全面实现数字化。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具备矢量控制功能,而完善的工艺水平则成为国外品牌的另一大特色。通过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变频器,我们有望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国外知名变频器品牌西门子公司为例,其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正是源于其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变频器用功率器件生产技术,如IGBT、IGCT、SGCT等,从而逐步占领与变频器相关的配套产业和行业。此外,西门子还在不断创新合作模式,近年来更是积极探索出与客户共同承担风险的新型业务模式,包括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等。据了解,这些创新举措已经开始实施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这种模式或许更加适用于那些实力强大的企业。
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里,变频器行业将持续面临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即国家正在致力于消除库存积压,淘汰过剩产能,降低债务负担,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弥补短板弱项等工作,努力从过去单纯依靠产能扩大转向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钢铁、水泥等产业将逐渐向新兴产业转型。与此同时,变频器应用的各个行业中,例如新能源、核能等能源产业,轨道交通、水、废气净化、污水处理、环保设备乃至食品饮品等领域,都有望成为未来的新兴产业。因此,各大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捕捉市场机遇。当传统行业陷入困境时,适时转变思维方式,在全新的“大陆”上寻求突破并非坏事。
许多国外知名企业,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针对变频器产品特性及中国用户使用变频器的习惯,量身打造了符合客户需求的系统,从而能够实时掌握自身产品的最新情况,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随着新生市场拉动力逐日减弱,存量改造市场所占比重逐渐攀升。尽管冶金、矿业、水泥等行业产能已达饱和甚至过剩状态,然而这些现有的存量市场仍蕴含着大量的节能和改造机会。无论如何,2016年无疑将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对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我们必须勇敢面对,同时也要应对工业4.0和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压力。我国正处在中国制造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外资企业在我国变频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已有多年,但我国国有企业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在激烈竞争中寻找生存空间,这便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在当前严峻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更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沉着应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战略部署,以创新作为制胜法宝,战胜竞争对手,成为变频器行业本土化、国际化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