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科技革命下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机遇
当下中国与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科技门类的广泛交叉和深度互融,尤其是以信息、生命、纳米、材料、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集成式创新,为机器人大步进入生产与生活领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通道。
中国 审时度势,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纳入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领域,定位于《中国制造 2025 规划》的基干部分。新世纪以来,中国渐成全球第一制造大国,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普及速度和使用量年均增幅双双创下世界第一。国内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成为德、美、日三大机器人巨头血拼的主要战场。同时,中国逆向工程能力世界一流,国内机器人产业伴随国外机器人的规模化输入迅速生长并集聚成可观的产业集群。
二、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发展现状
产量增长迅速:到 2015 年,全球每生产 20 台机器人,中国制造已占到其中的 3.2 台。按今年首季产量预测,到今年底,全球机器人年度产量中,中国有望占据 1/4 甚至更高。明年底,就产量而言,中国有望与德、美、日并驾齐驱,成为全球机器人生产四强。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国内涉足机器人制造的企业已逾 800 家,各地已相继冒出 40 余个机器人产业园。
存在问题
“结构病” 凸显:
重组装轻自主开发:国内机器人产业处于小、散、乱的无序竞争状态,除个别企业外,大多为贴牌组装,处于产业链低端。
重产量轻质量:缺乏核心技术(控制软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核心硬件)研发,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重成品生产疏于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的统一制定:各地机器人产业园争抢项目、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严重。
三、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 “弯道超车” 的路径
后发优势明显的中国,若组织协调得当,完全有可能实现机器人制造与应用的 “弯道超车”。
统筹市场与政府之手
“十三五” 时期,国内必须统筹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两手形成合力,把工作重点和主要资源集中于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上,切忌盲目追求产量,到处上项目摊大饼。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要想突破,目前最大制约因素是知识产权、著作权和专利权的法制保护尚看不到能够强力跟进。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真正搭建成型机器人产学研联盟,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四、未来展望
未来五年,对 “机器人中国” 乃承前启后之关键期。抓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补上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保护短板,中国机器人产业方有可能做大做强,在全球机器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从机器人大国向机器人制造和应用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