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创新” 已然成为热度居高不下的关键词,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以及众多企业的前行轨迹。
一、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整体态势
(一)全社会研发支出情况及资源配置变化
近年来,我国全社会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据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 14220 亿元,其中企业支出占比超过 77%,这一数据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同时也表明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正经历着重大变革,企业逐渐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二)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增长趋势
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研发经费投入的多寡直接关乎企业的创新实力与潜力挖掘。从上市公司 2015 年年报披露信息来看,上市公司愈发重视研发投入,相关数据库统计显示,2015 年上市公司整体研发费用高达 3852.5 亿,同比实现了大幅增长,增幅达 22%,这充分彰显出企业积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来提升自身竞争力、谋求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的决心。
二、创新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及案例体现
(一)经济下行压力下创新的关键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与以往相比,形势较为严峻。回顾往昔,2007 年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的季度增长率最高能达到 15% 以上(年率),而今年一季度增长率仅为 7%,近乎最高水平的一半。造成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全球需求相对萎缩,例如 2014 年 3 月份设定的出口增长目标为 7%,但年终实际仅达到 2%;另一方面,国内成本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企业唯有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率,进而增强自身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二)华为的创新案例
以在《2014 年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行榜》中排名第 26 位的华为为例,其在基站研发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华为所研发的基站体积小巧,且具备 2G、3G、4G 通用的优势,相较于那些不同网络需分别使用不同基站的竞争对手,华为基站极具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背后,是华为在算法上的持续改善以及大量的科研投入,这充分印证了创新对于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
三、西门子在华的创新实践与贡献
(一)加大在华研发力度,打造重要研发基地
全球企业纷纷聚焦中国这片创新热土的大趋势下,西门子多年来不断加大在华的研发力度,如今中国已成功发展成为西门子全球重要的研发基地。截至 2015 财年(2014 年 10 月 1 日至 2015 年 9 月 30 日),西门子在华拥有约 4500 名研发人员和工程师,设立了 20 个研发中心,并且拥有超过 1 万项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这一系列数据足以证明西门子扎根中国、依托中国资源开展创新研发的坚实步伐和丰硕成果。
(二)设立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及合作探索
2016 年 2 月,西门子与青岛中德生态园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该园区建立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作为西门子在德国本土外设立的首个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它依托西门子的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智能制造、机器人、现代物流、大数据应用、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诸多前沿领域,从事技术创新、技术开发以及应用推广工作。不仅如此,该创新中心还积极联合中国国内企业,特别是青岛本地企业,共同合作探索、开发契合中国国情的先进技术,致力于创建国家级示范工程、行业示范工程,有力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革命,并且会同国内企业参与到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的创建工作中,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三)针对中国市场的创新理念与成果商业化举措
西门子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为中国市场量身设计和开发满足当地客户需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上,充分利用中国的资源优势助力中国科技发展,深度融入本地创新体系,并期望为全球技术创新添砖加瓦。为此,西门子提出了多项针对中国环境的创新理念与模式,比如 S.M.A.R.T 创新(强调产品要简单易用、易于维护、价格适当、可靠耐用、及时上市)以及需求驱动、横纵融合的颠覆式创新等,这些理念在创新界及工业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西门子在推动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也不遗余力。长久以来,设立在上海的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高科技企业化中心系统引入外部创新并逐步实现商业化。同时,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还专门设立知识产权部,负责统筹西门子在中国的各类知识产权战略性事务,涵盖专利、商标、技术转让与许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保障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在华创新生态的构建筑牢根基。
总之,在中国创新热潮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中国企业自身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求变,还是像西门子这样的国际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创新体系、贡献创新力量,都共同推动着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向前迈进,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