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制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2024-12-11 工业品商城31
核心提示:随着《中国制造 2025》和 “互联网 +” 行动计划的相继发布,如何协同推进这两大战略共同发展,已然成为政府、学界以及业界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而 “互联网 + 制造” 更是有望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指引与方向。一、互联网向生产服务领域的拓展态势(一)发展阶段与服务侧重转变 工信部赛迪研究

  随着《中国制造 2025》和 “互联网 +” 行动计划的相继发布,如何协同推进这两大战略共同发展,已然成为政府、学界以及业界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而 “互联网 + 制造” 更是有望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指引与方向。

一、互联网向生产服务领域的拓展态势

(一)发展阶段与服务侧重转变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杨春立指出,当前互联网正加速从生活服务向生产服务领域拓展,呈现出特定的发展脉络。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其历经了四个阶段:先是桌面互联网 1.0 时代、桌面互联网 2.0 时代,彼时互联网主要是基本的信息获取平台以及生活平台,侧重于提供消费性信息服务;而后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并朝着未来阶段迈进,在这一过程中,物联网、云服务等成为主要应用形式,服务重心逐渐转向以生产性信息服务为主,这标志着互联网在应用领域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

(二)升级版互联网的特征与作用

  在宽带互联、海量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面向生产需求的升级版互联网已初见雏形。杨春立认为,精确感知、宽带互联、海量计算正在共同塑造这一升级版互联网,如今互联网已经能够满足智能生产所要求的基础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借助其功能,可以实现对生产数据的实时感知、进行相应计算,同时能够依据计算结果及时反馈,并且保证各环节之间相互连通,这使得当下探讨并推进智能生产具备了现实可行性,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变革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对产业链的渗透规律

  当前互联网正沿着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逐步渗透,杨春立按照产业与最终用户的关联程度,将产业自下而上划分为消费品、装备、原材料、能源四类。不同产业受互联网影响的时间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出越靠近下游及最终用户的行业,越早受到互联网影响并发生变革,且变革所涉及的领域和环节也越多的规律。

  具体来看,这种对产业链渗透融合作用的传导有着明确的阶段性特征:最下游的消费品产业受互联网变革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过程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重新构建;装备产业处于变革的中期阶段,互联网的融入催生了柔性化生产组织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原材料产业的变革尚处于初始阶段,不过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线的管控水平;而处于最上游的能源产业目前仅在局部环节开始出现变革迹象,全面且深度的变革尚未真正展开。但从长远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最终有望打通工业生产全生命周期,实现更广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融合,进而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范式,推动制造业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互联网 + 制造” 落地的驱动与发力点

   杨春立认为,“互联网 +” 将引发产品个性化、制造服务化等五大产业变革,而要推动 “互联网 +” 制造真正落地实施,需要采取 I(互联网)M(制造)双轮驱动的策略,并着重从智能产品、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新四基建设这五个关键方面发力。这意味着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连接、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又要依托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与实际生产需求,通过多维度协同推进,让 “互联网 + 制造” 切实发挥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动作用,助力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总之,“互联网 + 制造” 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蕴含的潜力巨大,无论是互联网向生产服务领域的拓展,还是其落地实施的具体路径,都值得各界持续关注与深入探索,共同挖掘其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价值。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