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时代热潮中,创新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无论是中国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情况,还是像西门子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在华的创新布局,都彰显出创新在当下经济环境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多元的实践路径。
一、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及创新重要性
(一)全社会研发支出情况
近年来,我国全社会对研发越发重视,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据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 14220 亿元,其中企业支出占比超过 77%,这表明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逐渐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力量,凸显出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关键作用。
(二)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趋势
从上市公司 2015 年年报披露信息来看,上市公司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数据库统计显示,2015 年上市公司整体研发费用达 3852.5 亿,同比大幅增长 22%,这一增长趋势反映出企业在经济转型升级期,已深刻认识到研发经费投入对自身创新实力和潜力的直接影响,期望通过加大投入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创新对中国企业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回顾过往,2007 年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季度增长率最高在 15% 以上(年率),而今年一季度增长率为 7%,约为最高水平的一半。经济下行的首要原因是全球需求相对萎缩,如 2014 年设定的出口增长目标为 7%,但年终实际仅为 2%,同时国内成本上升也削弱了中国出口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借助创新来提高生产率,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像华为凭借基站算法的改善以及科研投入,打造出极具竞争力的小型基站,实现 2G、3G、4G 通用,便是很好的例证。
二、西门子在华的创新布局与实践
(一)研发力量与专利成果
西门子多年来持续加大在华研发力度,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其全球重要的研发基地。截至 2015 财年(2014 年 10 月 1 日至 2015 年 9 月 30 日),西门子在华拥有约 4500 名研发人员和工程师、20 个研发中心,并且积累了超过 1 万项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现出西门子在华深厚的研发基础和强大的创新实力。
(二)创新中心建设与合作
2016 年 2 月,西门子与青岛中德生态园签署合作协议,着手建立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这是西门子在德国本土外设立的首个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西门子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智能制造、机器人、现代物流、大数据应用、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开发与应用工作。同时,它还积极联合中国国内企业,特别是青岛本地企业,合作探索、开发契合中国国情的先进技术,致力于创建国家级、行业级示范工程,推动相关行业技术革命,并参与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的创建,以此融入中国本地创新体系,为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也为全球技术创新添砖加瓦。
(三)创新理念与成果商业化
西门子不仅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还提出了诸多针对中国环境的创新理念与模式,例如 S.M.A.R.T 创新(强调产品要简单易用、易于维护、价格适当、可靠耐用、及时上市)以及需求驱动、横纵融合的颠覆式创新等,这些理念在创新界及工业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西门子也极为重视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其位于上海的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高科技企业化中心长期致力于系统引入外部创新并逐步实现商业化,并且设立知识产权部,专门负责西门子在中国的各类知识产权战略性事务,涵盖专利、商标、技术转让与许可等事务,全方位保障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升创新的实际价值。
总之,在当前创新时代,中国凭借自身独特的市场优势吸引着像西门子这样的国际企业深度参与,同时中国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创新,双方在创新领域的实践共同推动着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未来有望在创新驱动下实现更多的突破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