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机器人科研成果转化:从实验室到市场的破局之路

   2024-12-13 工业品商城53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在产业技术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研发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如何让这些科研创新成果突破科研院所的 “围墙”,真正走向市场、服务社会,已然成为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白皮书所引用的数据,直观地揭示了我国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严峻现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在产业技术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研发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如何让这些科研创新成果突破科研院所的 “围墙”,真正走向市场、服务社会,已然成为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白皮书所引用的数据,直观地揭示了我国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严峻现状。我国每年能诞生至少 3 万项科技成果以及 7 万项专利成果,数量颇为可观,但转化率却仅有 10%,与美国高达 80% 的转化率相比,差距悬殊,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的状况不容忽视。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研发能力主体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很多成果与产业化实际需求契合度较低,难以直接应用于产业生产;另一方面,即便有了契合产业需求的成果,不少企业自身缺乏相应的转化能力,致使众多科研成果只能无奈地被束之高阁,或者仅仅 “躺” 在展示馆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不过,也有令人欣喜的积极现象。在第 16 届中国哈尔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尔滨行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 10 余户企业构成的工业机器人专区,展示了琳琅满目的智能机器人,它们形态各异、功能多样,有能够自由行进主动避让障碍的服务机器人,可 “上天入地” 的水陆空三用机器人,以及擅长高速搬运的 Delta 机器人等等。这些机器人并非只是展览会上的 “展品”,它们正实实在在地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开启了从科研成果到实用产品的转化之旅。

  一些成功案例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2012 年 1 月 10 日,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动化实验室。双方聚焦于阿胶生产设备的改造与开发,旨在实现炼胶自动化,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如今,这条全自动生产线已顺利投入市场使用,在阿胶提纯 “桃花姬” 自动化生产车间内,从化胶、熬膏,到出胶称重、冷库储存、脱模、切胶,直至最后的包装工序,全部在设备自动运转下有序完成。这条堪称 “智慧工厂” 的生产线,将日产能(24 小时)从 2000kg 提升至 4000kg,切实展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带来的显著效益。

  为了充分挖掘哈尔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潜力,加速推进这一进程,2014 年 12 月,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投资组建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它成功地将高校的技术研发优势、产品生产环节以及市场营销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较短时间内,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便收获颇丰,接连取得了空间机器臂、仿人灵巧手、极端环境特种设备、工业机器臂等标志性成果,产品涵盖 20 多类 100 余种。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助力下,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顺利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 “最后一公里”,在我国机器人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佼佼者。

  在哈尔滨 “制博会” 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展区内的一款仿人型多自由度假手系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研发人员杨威介绍道,这款产品基于声电一体化设计理念,巧妙融合驱动、传感、控制等先进技术,打破了传统单自由度假手的局限,具备更出色的灵活性和更强的操作功能,有望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有力帮助,这也再次印证了科研成果转化后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总之,我国工业机器人科研成果转化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各方积极合作、搭建有效转化平台等举措,正逐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破局之路,让更多科研成果能够走出实验室,在市场中大放异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