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 “机器代人” 下的就业结构变迁

   2024-12-16 工业品商城106
核心提示:“机器代人” 这一浪潮正在东莞掀起一场深刻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变革,其影响深远且广泛,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尽管当下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人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一趋势,并主动迈出了向机器人技工转型升级的步伐,但从整体的发展速度来看,他们的转型进程或许仍难以与制造业企业 “机器代人” 的迅猛步伐相

  “机器代人” 这一浪潮正在东莞掀起一场深刻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变革,其影响深远且广泛,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尽管当下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人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一趋势,并主动迈出了向机器人技工转型升级的步伐,但从整体的发展速度来看,他们的转型进程或许仍难以与制造业企业 “机器代人” 的迅猛步伐相匹配。

   东莞智通职业培训学院院长黄延胜指出,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机器人技工的需求总量虽然尚未达到一个极高的数值,但在现有的人才储备下,仍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随着未来大量企业的 “机器代人” 改造项目陆续投产,这一人才需求缺口将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截至 2015 年底,东莞企业申报的 “机器换人” 项目数量已多达 1262 个。而且,按照东莞市政府 2016 年 “一号文” 的规划目标,到 2018 年底,该市八成的工业企业都要实现 “机器换人” 这一重大变革。

   “保守估计,在未来的两三年间,东莞制造业企业对机器人技工岗位的需求将会以指数型的速度增长,最少也能够达到数万个之多。” 黄延胜做出了这样的预测,这一数字背后所蕴含的就业结构变化不言而喻。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早前撰写的《广东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报告》也曾明确指出,伴随 “机器代人” 的持续推进,广东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正与日俱增。在 2015 年前三季度,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技能人才的月均供求缺口竟然高达 17.5 万人次。这一数据清晰地反映出当前普通职工在机器人应用技能方面的欠缺,以及机器人应用高端技工人才的严重匮乏。

   那么,如果普通技工在向机器人技工转型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一旦他们被机器人所替代,又该何去何从呢?实际上,这一问题始终是 “机器代人” 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关键 “必答题”。

   按照东莞推进 “机器代人” 的计划方案来计算,预计每更新 20 万元的机器设备,便可减少 4.5 人的用工需求。以此类推,该市每年预计能够减少 4 万人的普工需求,这对于当地的就业市场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东莞智通人才总裁办经理王茜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近年来,普通工人的市场需求确实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这一点在企业招工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企业在招工过程中变得愈发 “挑剔”,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 “机器代人” 使得企业的招工难度大幅降低。

   王茜还提到,从她的实际观察来看,那些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普通工人,通常会选择向电商、设计和物流等岗位转型,从而进入服务业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制造业普通岗位的数量在减少,而服务业的岗位需求却在不断增加,从整体的就业市场来看,目前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

  相关数据也有力地支撑了这一观点。在 2015 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全省制造业企业岗位平均每季减少 22.54 万个,然而,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却推动第三产业平均每季增加 25.18 万个岗位。

  上述报告也坚定地认为,广东大力推进 “机器代人” 并不会导致大面积的失业现象发生。不过,该报告同时也指出,智能化改造以及 “机器代人” 的过程将会造成低素质劳动力的局部性失业问题,进而导致普工出现 “就业难” 的困境,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以及如何保障失业人群的基本生活,将成为 “十三五” 期间所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

   该报告进一步预测,广东工业企业的用工数量每年将会减少约 90 万人,但与此同时,服务业所吸纳的就业量每年将会增加约 105 万人,总体的就业量每年将会增加 15 万人。这一系列的数据变化清晰地描绘出了东莞在 “机器代人” 浪潮下就业结构的动态变迁路径,也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变革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提供了详实的数据依据和深刻的洞察视角。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