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升级与创新路径的探索与思考

   2024-12-18 工业品商城86
核心提示:在当今全球制造业积极迈向智能化、高端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呈现出复杂的发展态势,内部存在着较大的水平落差。从先进的 i5 数控系统,到众多普通的生产车间,便可窥见一斑,大部分企业距离转型升级至工业 4.0 阶段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工业 4.0 的内涵与中国制造业现状工业 4.0 的实质广州机械研究院院长黄兴在接受时

    在当今全球制造业积极迈向智能化、高端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呈现出复杂的发展态势,内部存在着较大的水平落差。从先进的 i5 数控系统,到众多普通的生产车间,便可窥见一斑,大部分企业距离转型升级至工业 4.0 阶段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工业 4.0 的内涵与中国制造业现状

工业 4.0 的实质

    广州机械研究院院长黄兴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工业 4.0” 并非是基于革命性的全新技术而诞生,它更多的是将世界各国现有的各类先进技术进行整合打包,进而构建形成一个全新的工业系统。这其中涵盖了工业机器人、射频识别、3D 打印、工业互联网、智能物流等诸多领域的技术成果,而 “万物互联” 则是其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然而,当前备受关注的 “机器换人” 乃至理想化的 “无人工厂” 等概念,与真正意义上的工业 4.0 理念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它们只是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进程中的部分表现形式,远不能代表工业 4.0 的全貌。

中国制造业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黄兴认为,就现阶段而言,未来 5 - 10 年里,“工业 4.0” 大概率只能是以示范工程的形式存在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版图中。因为我国目前的工业基础整体还比较薄弱,许多企业仍处于工业 2.0 的水平,达到工业 3.0 阶段的企业数量都相对有限。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果众多企业盲目地一窝蜂去追求欧洲所提出的工业 4.0 理念,急于求成地进行转型升级,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削弱我国制造业原本的竞争力,致使企业在不具备相应基础条件时陷入发展困境。

    机械工业研究院副院长石勇则指出,当下国内兴起的 “机器换人” 趋势,其初衷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这一现实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旨在为企业后续的转型升级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黄兴也提到,工业 4.0 的核心在于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这一点来看,珠三角地区在信息技术方面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这对于推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较为有利的一个条件,为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不过,随着 “机器换人” 趋势的日益凸显,我国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劣势也越发明显地暴露出来。正如广州数控高级总经理李伯基曾向媒体所表达的担忧,如果核心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那么国产机器人 90% 的成本将被国外机器人厂商所掌控,这无疑会使我国机器人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凸显出掌握核心技术的紧迫性。

核心技术追赶的路径探索与困境

并购获取技术的限制

    面对瑞士 ABB、德国库卡、日本安川和发那科等国外先进企业深入中国市场的局面,中国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快速追赶,缩小与国外对手的差距。近年来,部分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尝试通过并购国外企业的方式来获取核心技术,然而这种方式却常常受到各种各样条款的严格限制,导致中国企业很难顺利获得对方的技术所有权,使得并购获取技术这一途径面临重重阻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技术交流的困难与 “市场换技术” 的反思

    石勇提出,即便无法通过并购将技术兼并过来,也可以考虑进行公司兼并,毕竟技术存在着溢出效应,当实现公司兼并后,双方自然会有诸多交流互动的机会,企业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习借鉴对方的技术经验。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与外企开展技术交流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以前文中沈机最初与欧洲一家公司的合作案例来看,就极具代表性。在双方合作开发数控系统的过程中,这家欧洲公司虽然向上海团队提供了底层技术,但却是以打包的形式,并且所有的数据和代码一律不向中方开放,唯一开放的仅仅是人机界面和译码的一部分内容。上海团队只能在对方提供的有限开发包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然而这些工作都仅仅局限在边缘性开发层面,例如修改用户界面中的文字或图标颜色等,根本没有触及到数控系统最为核心的部分。

    不仅如此,该公司的高层对上海团队还怀有很强的防范心理,拒绝与中方的技术人员深入探讨任何有关技术问题的细节,同时严令他们的工程师不得对这方面内容进行介绍。经过长达大半年的合作实践,上海团队深刻认识到所谓 “市场换技术” 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换来真正的核心技术,因为外方从根本上就不会将核心技术交付给中方。由此可见,想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似乎成为了摆在我国制造业企业面前的必由之路。

技术创新的多元路径与合作案例

    石勇曾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三类方式:其一,是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即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深入理解其原理和应用方法,然后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再创新;其二,是中科院提出的集成创新,也就是把已有的模块化产品集中起来,通过整合优化实现创新突破;其三,是科技部提出的原始创新,这类创新特指在高科技领域开展深入研发,创造出全新的技术成果。就珠海的发展规划而言,在 2017 年或 2020 年的规划里侧重于第一种创新方式,但从长远来看,未来这三种创新方式应该要全面开花、协同发展,共同助力我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升级。

    另外,在国际合作方面也有新的进展与尝试。6 月 13 日,西门子与几家中国大型企业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双方在钢铁、船舶制造、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实现强强联手,共同布局智能制造,这一合作成果也是默克尔访华所带来的积极成效之一。这不仅体现了国际间制造业企业合作的新趋势,也为我国制造业在借助国际合作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案例。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与核心技术创新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但同时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通过多种方式的尝试与努力,有望逐步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