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概念风靡与关键技术需求
今年 3 月,谷歌机器人 AlphaGo 战胜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这一事件,再度让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然而,从单纯的机器到具备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其背后实则隐藏着众多复杂且亟待攻克的技术难关。
徐方指出,新一代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应当涵盖多个重要方面,其中视觉感知与认知能力不可或缺,这关乎机器人能否像人类一样准确识别周围环境并做出合理判断;轻量化的本体以及新兴材料的应用也极为关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机器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还能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人机协作场合。此外,在人机交互方面,需要开发更多自然的交互手段,摒弃当前相对单一的示教方式,让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顺畅、高效,如此才能使机器人真正融入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之中。
机器人不同发展阶段及我国面临的差距
从机器到机器人的跨越,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存在着不小的距离。罗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当下工厂中常见的机器手臂、物流机器人等,严格来讲还只能算作是自动化机器,最多算是处于机器人 1.0 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应当是机器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并融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具备自我感知、学习以及决策能力,这才是我所定义的机器人 2.0 阶段。”
罗军进一步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不仅在机器人 1.0 时代与国外存在着巨大差距且难以快速缩小,在迈向机器人 2.0 时代时,又横亘着一条似乎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
我国机器人产业规划与部分领域现状
我国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划与目标,今年 4 月 26 日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 - 2020 年)》提出,要率先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等十大标志性产品,旨在通过聚焦这些重点产品领域,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以手术机器人为例,目前全球微创医疗手术机器人市场基本被美国达芬奇机器人所垄断。罗军向记者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有着 “高级的腹腔镜系统” 之称,它能让外科医生坐在立体声控制台,通过操控患者床边的机器手臂,实现对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远程精准控制。从大量临床经验来看,利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前列腺手术时,其优势明显,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解剖和操作,有效减少患者出血和创伤,展现出了极高的医疗应用价值。
而在国内,手术机器人尚基本处于研发阶段,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例如,今年 6 月新松机器人参股辽宁何氏眼科医院,据新松机器人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参股医院体现了新松在未来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不过目前新松主要侧重于医疗康复、残疾人辅助方面的机器人研发与生产,尚未涉足用于手术的机器人研发工作。”
我国工业机器人与国外对比的差距体现
与国外已经具备初级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相比,我国机器人整体竞争力尚显不足,即便与国外成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差距也较为明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 版)》显示了这一差距所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大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常见的是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且多数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而在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的比重不足 10%,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在高端工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方面的薄弱环节。
部分应用场景中机器人的尴尬现状
此外,近年来,在各类演艺舞台、展会上常常能看到机器人的身影,它们唱歌、跳舞、甚至与人对话,总能吸引众多观众围观。但罗军对此不禁发出感叹:“这些看似高端的机器人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核心技术含量,更谈不上具备真正的人工智能,原本机器人应该作为高端的装备,应用于更具价值的专业领域,然而现在却大多被当作玩具一样来展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所述,我国机器人产业虽然在不断发展,但与国外相比,无论是在关键技术掌握、高端产品研发,还是在核心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亟待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优化产业布局,以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