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机器人企业规模问题及其对核心技术研发的影响

   2024-12-18 工业品商城55
核心提示:国内机器人产业企业数量与规模现状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在我国屡获政策支持,众多企业纷纷涌入这一领域,表现得 “干劲十足”。据业内人士透露,此前几乎每周都有四五家新的机器人公司诞生,甚至一些县也在积极打造机器人产业园,足见行业的火热程度。初步统计显示,我国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已经超过 800 家之多。 然而,尽

国内机器人产业企业数量与规模现状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在我国屡获政策支持,众多企业纷纷涌入这一领域,表现得 “干劲十足”。据业内人士透露,此前几乎每周都有四五家新的机器人公司诞生,甚至一些县也在积极打造机器人产业园,足见行业的火热程度。初步统计显示,我国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已经超过 800 家之多。

   然而,尽管企业数量众多,但国内机器人企业却呈现出规模小且较为分散的难题,这一现状已然成为制约企业攻克核心技术、开发高端产品的重要障碍。

国内典型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营收对比

国内主要企业营收情况

   作为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沈阳新松机器人的财报数据能直观反映出国内企业的营收水平。其 2015 年的营业收入仅为 16.85 亿元。同样,哈尔滨博实自动化公司营收 7.1 亿,南京埃斯顿自动化公司 2015 年营业收入更是只有 4.8 亿,并且营收还同比下降了 5.6%。

国际知名企业营收情况及对比

   与国际机器人巨头相比,我国机器人企业规模偏小的状况就更加凸显出来了。例如,2015 年,ABB 集团仅在华销售收入就超过 330 亿元。再看占据全球机器人减速器垄断地位的日本纳博特斯克公司,早在 2012 年,该公司年度合并销售额就达到 140 亿元人民币,到了 2015 年,位居国内营收前列的新松机器人的营业收入仅约为日本纳博特斯克公司的九分之一,与 ABB 集团相比,差距更是悬殊。

   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机器人企业在营收规模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企业整体实力、市场份额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地位等多方面的差距。

企业规模对核心技术研发的影响

国外企业情况

   国外那些拥有先进核心技术的机器人企业,大多是以庞大的企业规模作为支撑的。以日本的纳博特斯克公司为例,它占据着世界减速器市场 70% 的份额,但其减速器业务仅仅只占到整个公司业务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其公司业务的多元性以及雄厚的规模实力。徐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国外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无一例外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同时也要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而只有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才有能力去应对这些情况,支撑起长期且高投入的核心技术研发工作。

国内企业困境

   反观国内,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在对机器人企业的走访中发现,国内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不少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实验室、研发中心、研发团队,也缺乏标准的生产车间。正如徐方所说:“国内机器人企业规模都太小,但核心技术的研发都是高风险项目,可能还没有研发出成果,企业自己都先‘饿’死了,小企业是没有研发的能力和动力。” 这形象地指出了国内小企业在面对核心技术研发时的无奈与困境,由于规模限制,难以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去进行长时间、高风险的研发工作,从而导致在核心技术方面难以取得突破,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国机器人企业目前规模小且分散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其在核心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开发方面的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拉开了较大差距。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企业自身需要通过整合、合作等方式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另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引导,助力企业突破规模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朝着高质量、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