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的变革与智慧转型现状
中国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和创新的浪潮之中,无人机、云仓储、机器人等新兴元素纷纷出现在物流领域,让整个行业充满了对 “智慧转型” 的期待。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问题,例如运输及仓储信息化程度较低,各物流公司的数据相互分割,尚未实现有效整合等。业内人士指出,智慧物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非简单等同于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应用,还涵盖数据打通、服务标准统一等多个关键方面,要真正实现智慧物流的全面落地,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与完善。
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及转型迫切性
行业规模与发展速度
仅仅在 10 年间,中国便跃升成为全球第一的网购大国和快递大国,物流行业发展势头迅猛。2016 财年,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宣布其电商交易额达到 3 万亿元人民币,展现出庞大的网络零售规模。从快递业务量来看,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5 年全国快递年业务量累计完成 206.7 亿件,并且从 100 亿件到 200 亿件,仅仅耗时 432 天,业务量增长速度惊人。与之对应的是,物流企业日均处理量已达到近 6000 万单,而承担主要递送业务的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达到 203.3 万人,这些数据都直观地体现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庞大规模和繁忙景象。
有机构预测,未来中国每天的快递包裹量将会达到 3 亿单,如此巨大的业务量级,仅依靠人力显然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引入技术、数据等智慧力量来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行业质量与成本问题
尽管中国快递业近年来实现了飞速发展,但整体质量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高运营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以社会物流总成本占 GDP 的比重为例,这一直接影响经济体综合实力的指标,发达国家仅占 8%,而中国目前是 16%,有着相当大的下降空间,凸显出我国物流行业在降本增效、提升质量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急需通过转型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同物流发展路径及共同问题
近几年,京东物流和菜鸟网络之间的 “竞争” 备受瞩目,它们各自实行不同的物流发展路径。京东不惜砸重金自建仓储,通过高投入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用户,提升了用户体验;而菜鸟网络则专注于打造平台,其物流建设思路侧重于利用社会化资源的协同,联合众多如顺丰、三通一达、中国邮政等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但无论选择哪种路径,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快递已步入年业务量 “200 亿件” 时代,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共同问题是,如何让海量包裹能够更快更好地送达到每一位消费者手中,这使得物流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成为当下必须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关键课题。
无人机在物流行业应用的争议
无人机配送实践案例
在今年 “618 大促” 前,京东通过无人机在农村地区开展配送,成功完成了从宿迁双河站配送中心将多个订单的货物运送至当地曹集乡乡村推广员手中的国内首单,这标志着无人机开始替代人工运送包裹快递,开启了物流配送的新尝试。
业界不同看法
这一 “创新” 举动引发了业界对于无人机在物流行业应用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各方看法不一。
菜鸟网络 CEO 童文红认为,无人机更多是一种 “噱头”,不会成为未来城市的主流配送方式。她以假设 10 年后中国年快递量达到 1000 亿件为例,指出若都依靠无人机配送,天空景象将不堪设想,强调将来的末端配送,一定是快递员服务加上社区便利的服务网络,这两者都离不开人力投入;并且与无人机相比,未来无人驾驶车辆配送可能更具现实可行性,无人机只能作为一种 “锦上添花” 的补充手段。
宅急送 CEO 陈平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觉得目前无人机还不是快递物流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当下要解决的核心痛点是满足客户对于速度快、价格便宜以及货物安全的多重需求,而实际上快递物流企业在这些方面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不能简单地认为开发了机器人或无人机快递,物流业就实现了升级,真正的升级关键在于改变现有的物流模式和网络模式。
然而,圆通董事长喻渭蛟则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快递物流企业不能不考虑机器人和无人机,鉴于快递物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机器人可以有效减轻劳动强度,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必须要将无人机等新技术纳入发展考量范围之内。
未来智能化的物流系统,是由强大的实体物理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以及未来商业化的模式共同构成,这为我们理解和构建智慧物流体系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
综上所述,中国物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争议,智慧物流的实现虽充满期待但任重道远,需要行业各方在不断探索中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路径,共同推动物流行业朝着更加高效、智能、高质量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