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当前发展概况
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今年上半年,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 19 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快于一季度,且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提高了 2.1 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彰显了制造业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强劲动力以及积极的增长趋势。
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工程开展情况
当前,一大批重点领域的试点示范工程即将相继展开,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围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推进制造业升级改造这三大目的所打造的重点工程包也将陆续推出。这些工程包对于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旨在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整个制造业朝着更加先进、高效的方向迈进。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进情况
在全球制造业纷纷寻求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抢抓机遇,例如德国的工业 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韩国的制造业革新 3.0 等,其发力点实则都聚焦在智能制造上。而 “中国制造 2025” 的核心主线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在试点示范方面主要依托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去年,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已经启动,共计开展了 46 个试点示范项目,为智能制造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今年还要继续推进第二轮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工作,且规模相较于去年有所扩大,数量预计将达到 60 个试点示范项目。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进一步介绍了今年的相关工作部署情况,不仅是项目规模的增加,还会对试点示范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今年将着重探讨企业之间、产业链以及供应链之间企业联网的相关问题,致力于加强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与互联互通,提升整个制造业的网络化水平。此外,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今年已经在顶层设计、试验以及关键技术研发上做了相应部署,并将其与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二者的协同发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深度发展。同时,去年已完成了标准的体系性设计,今年则要在重点领域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上取得更大进展,通过完善标准体系,为制造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领域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永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能否取得成功起着关键核心作用,其转型升级涉及的领域众多,发展空间广阔。
李永刚指出了几个需要重点突破且最具突破潜力的产业领域:
重大装备制造业
涵盖大型特种海洋船舶、先进航空航天器、大型核电装备以及尖端电子信息化装备等。这些重大装备制造业领域关乎国家的高端制造业水平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的关键支撑。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
包括炭素材料、炭素芯片、炭素高能电池以及以炭素电池驱动的高性能电动汽车等。随着全球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更是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的重要赛道,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在这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绿色制造与环境保护产业领域
涉及低碳生产技术领域、无公害生产技术领域以及工业三废处理技术领域等。在当前强调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该产业领域能够助力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快速发展且积极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通过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工程的开展、智能制造项目的推进以及在关键核心领域的重点突破,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