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背景下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机遇与趋势

   2024-12-19 工业品商城62
核心提示:工信部推进智能制造及传感器产业地位近日,在工信部召开的 “智能制造发展对策研究” 重大软课题部长专题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明确指出,下一步工作将重点聚焦传感器、工业软件、工控系统以及系统集成等智能制造发展的 “短板”,通过系统推进相关工作,助力智能制造的全面发展。传感器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其重要性不

工信部推进智能制造及传感器产业地位

    近日,在工信部召开的 “智能制造发展对策研究” 重大软课题部长专题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明确指出,下一步工作将重点聚焦传感器、工业软件、工控系统以及系统集成等智能制造发展的 “短板”,通过系统推进相关工作,助力智能制造的全面发展。传感器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工业制造、智能汽车、通信电子和消费电子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是实现各产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政策与市场背景

政策推动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推进下,我国传感器产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高端传感器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不过随着政策层面的持续助力,有望改善这一现状,推动产业不断升级。

物联网发展带来机遇

    在物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传感器产业有望率先受益。从网络结构来看,物联网可细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而感知层处于三层结构的最底层,是构成物联网的核心基础。在物联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传感器肩负着重要使命,它能够将感知获取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类信息,精准地转化为易于识别的数字信息,随后传输至后端平台进行处理、分析以及应用。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传感器在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需求量也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良好态势。

传感器产业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全球市场规模变化

    数据显示,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11 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 828 亿美元,而到了去年,这一数字已达到 1587 亿美元,增长幅度显著,充分体现了该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活力。

我国市场发展情况

    我国传感器市场同样展现出快速上升的良好趋势。从 2009 年到 2013 年,我国传感器市场年均增速超过 20%,2014 年市场规模超过 860 亿元,2015 年更是达到 1100 亿元以上。并且,机构预计在未来 5 年,我国传感器市场将加速发展,平均销售增长率有望达到 30% 以上,这预示着我国传感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成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物联网标准完善对传感器产业的助推作用

NB-IoT 标准情况

    物联网标准的逐步统一完善,为传感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标准已获得国际组织 3GPP 通过,国内 NB-IoT 的行业标准将于今年底发布,2017 年初有望实现规模商用。近期,华为正式发布 NB-IoT 解决方案,计划于今年 9 月正式上市,并在第四季度开展规模商用试验。三大运营商也都将物联网视为自身转型发力的重中之重,毕竟物与物的连接蕴含着比互联网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一系列进展都将为传感器产业的应用拓展和市场开拓创造有利条件。

LTE-V 标准情况

    由华为、大唐等公司主导的车联网标准无线通信技术标准 LTE-V,预计将分别在今年下半年和 2017 年上半年冻结。此后,随着试点城市的不断增加,有望在 2018 年实现商用推广,这一标准的推进将彻底打开车联网万亿市场空间,进而有望为传感器市场带来新增的大量需求,进一步刺激传感器产业的蓬勃发展。

传感器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

    尽管我国传感器产业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较高,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不过,在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双重驱动下,传感器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只要能够抓住机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我国传感器产业必将在智能制造以及物联网发展的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政策、市场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传感器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节点,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未来的发展值得各方持续关注与积极探索。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