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的智能化发展举措与现状
政策推动智能化发展
《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 期间国家将积极推动轻工业的智能化发展,把重点落在推进智能制造上。具体实施路径为,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轻工业进行综合集成应用。尤其在食品、家用电器、皮革和家具等基础条件良好的行业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智能制造软硬件产品应用与产业化进程,积极研发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并加快典型经验的交流和推广,以此全方位助力轻工业的智能化转型。
家电行业的突出表现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家电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表现颇为突出,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海尔已经建成了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洗衣机、青岛热水器等七大互联工厂,并且全球首台定制空调已在郑州互联工厂下线,展现出了先进的智能制造水平和强大的生产能力。此外,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上海日立等企业也纷纷在智能模块、机器人运用等智能制造相关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共同推动家电行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不断迈进,也为其他轻工业子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范例。
推广原则与产业联盟建设
王世成指出,轻工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推广智能制造对于提高行业竞争力意义重大。借助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过,他也着重强调,由于轻工业涵盖的子行业众多,其智能制造的推广应当遵循自然的发展过程,要依据各个行业自身的特点稳步推进,而不应采取强制手段,确保智能制造在轻工业领域能够因地制宜、有序落地。
同时,《规划》还提出要强化应用牵引,在家用电器行业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汇聚各方力量,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以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家电行业乃至整个轻工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和产业协同效应。
轻工业国际市场的巩固与开拓
培育新优势与开拓新兴市场
工信部提出,“十三五” 期间要巩固并开拓轻工业的国际市场。一方面,要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以此来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国际市场。并且结合 “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以及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要求,积极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欧洲、东南亚、西亚和中南美等新兴市场,不断拓宽轻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提升我国轻工业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从目前的资料显示,我国轻工行业中的食品、家电、塑料、制鞋、糖业、造纸、缝制设备、五金等行业在 “走出去” 方面成效较为突出,其中家电和制鞋行业的对外投资规模最大。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十三五” 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在其初稿的 “轻工纺织国际产能合作重大工程” 和 “轻工纺织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 专栏中,涉及皮革、轻机、乳制品、缝制设备、啤酒等行业的诸多项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轻工业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积极布局和广阔前景。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与市场建设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轻工业的产能优势,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支持品牌企业 “走出去”。鼓励企业在主销市场投资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同时在有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区,通过完善海外市场布局,提升产品的市场供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据王世成介绍,目前我国正在全球 50 个国家建设 118 个经贸合作区,其中涉及 “一带一路” 国家多达 77 个。在 “十三五” 期间,轻工业领域应积极推进巴基斯坦海尔经贸合作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等的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海外合作平台,助力轻工业产品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
此外,工信部还表示将支持外贸专业市场建设,比如建设针对东南亚、中亚、东北亚等轻工产品边境贸易专业市场,以及在中东、北欧、俄罗斯等有条件的地区组建中国轻工产品贸易中心,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市场渠道,为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加便利和有利的条件,推动我国轻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十三五” 期间我国轻工业在智能化发展与国际市场开拓方面都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积极的举措,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智能化水平以及拓展国际市场,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轻工大国的地位,并朝着轻工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