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浪潮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作为其 “能量补给站” 的充电桩建设也随之迈入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历经数年砥砺奋进,充电桩标准工作成绩斐然,为行业的可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筑牢根基:现有标准体系成果丰硕
我国已初步搭建起一套完备且实用的充电设施标准体系,恰似为充电桩产业精心打造的稳固基石。诸多关键标准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台,精准对接充电设施发展的各个关键节点,全方位满足行业当下需求。这一体系将检测规范囊括其中,如同为运营商采购设备时配备的精密 “标尺”,严格规范产品质量,确保每一台进入市场的充电桩都安全可靠、性能卓越。
聚焦充电接口及通讯协议标准,这一领域堪称实现充电桩通用性与兼容性的核心 “密码”。我国依据自身独特国情,匠心打造的相关标准早在 2011 年底便重磅发布,并于次年 3 月正式落地实施。其涵盖 3 项充电接口系列标准以及直流充电通讯协议标准,为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之间搭建起顺畅沟通的桥梁。时光流转,2015 版系列升级标准也已闪亮登场,持续优化充电体验,进一步提升设备对接的精准度与稳定性。
与此同时,充电设施关键设备标准同样建树颇丰。回溯至 2010 年,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机、车载传导式充电机等关键设备标准获批发布,为制造商提供了清晰明确的生产蓝图,使得产品制造有章可循。2013 年,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系列接续发力,从检验流程到试验细节,全方位保障产品质量管控。不仅如此,在充电站建设全方位规划方面,我国更是高瞻远瞩,启动包含《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等 9 项充电站设计、建设、施工及验收标准的编制工作,为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充电站提供了详尽指南。换电标准及充电设施运行维护标准领域亦不甘落后,运行计量、运行监控及运行平台通讯、标志标识等系列标准应运而生,确保充电设施在全生命周期内平稳、高效运行。
这些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接口标准日趋统一,有效化解了不同品牌设备间的兼容难题,让车主充电更加便捷无忧;充电设备标准已然成为制造商的 “圣经”、企业采购的 “圭臬”,规范着产业上下游的每一个环节。令人振奋的是,在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中,是否符合我国充电接口标准及通讯协议更是被列为关键考量因素,彰显出标准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二、破局未来:信息互联互通标准攻坚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充电桩的智能化、互联互通需求愈发紧迫,这也成为当下标准工作的全新战场。
一方面,全国统一编码标准与《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标准》的构建,宛如为充电桩产业开启一扇通往智能化、协同化未来的大门。统一编码标准直击桩的身份识别痛点,为每一个充电桩赋予独一无二的 “身份证”,彻底解决桩的编码乱象。而《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标准》更是一套涵盖多领域、多层次需求的综合性标准体系。从政府管理视角,它为精准统计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政府全面掌握充电设施布局、使用频率等关键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运营商而言,该标准恰似一条无形的纽带,紧密连接各运营主体,实现设施服务、充电过程的无缝交换,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站在车主角度,随时随地便捷查询充电信息成为现实,让出行充电规划如同日常查阅地图般轻松自如。
这一标准细分为总则、公共信息交换规范、业务信息交换规范、数据传输及安全 4 个部分,精心构建起信息接入层(关联车或充电卡信息)、基础设施层(聚焦充电桩信息)、运营服务层以及数据共享层 4 个层次架构,全方位覆盖充电服务全流程信息交互需求。值得期待的是,标准实施后,车主借助类似手机电话漫游的便捷方式,即可轻松跨越运营商平台界限,畅享无忧充电体验。同时,标准还将重塑充电流程,构建起两运营商跨平台标准充电模式,明晰身份识别机制,确保车主无论身处何地、使用哪家运营商的充电桩,都能清楚知晓所属运营商,费用结算也将变得简单透明,用户只需向原所属运营商缴费,后台复杂的结算工作由双方运营商自行协调处理。当前,该标准已顺利完成网络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火热开展试点工作,国内主流运营商踊跃参与标准验证,预计 9 月份将正式面向社会公布,届时各运营商将依据这套全新规则开启智能化运营新篇章。
另一方面,搭建统一国家信息发布平台,堪称推动充电桩产业信息共享、协同发展的关键 “引擎”。国家级充电服务信息平台肩负着统计与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的重任,通过精心构建各地方政府、运营商企业运营管理系统与国家级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报送体系,如同搭建起一张覆盖全国的信息 “高速公路网”,实现充电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依托这一报送体系,国家级平台能够对海量的现有充电基础设施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精准分析,实时、准确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充电设施建设与使用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为公众提供权威、全面的充电设施基础信息,最大限度地促进充电设施资源共享,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我国在全球绿色能源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