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调研概况
近期,在工信部装备司部署下,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牵头组成调研小组奔赴长三角、中西部等地区,深入考察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扶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情况。此次调研范围广泛,近百家企业参与实地调研及座谈,全面反映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区域发展面貌,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详实依据。
二、产业现存问题剖析
精密制造文化缺失:原发那科首席研究员梁珩学指出,当下中国机器人产业首要问题并非单纯的技术短板,而是缺乏精密制造的文化氛围。产业内浮躁情绪蔓延,使得先进技术难以通过精湛工艺有效转化为优质产品。企业急于求成,忽视制造环节的精雕细琢,导致即使掌握核心技术,在产品稳定性、精度等关键指标上,国产机器人与国外产品仍存在显著差距。正如某产业链上市公司董秘所言,同等技术条件下,工艺不达标致使国产机器人产品性能表现欠佳。
发展误区禁锢:长期以来,行业内存在将机器人产业发展不佳归咎于 “关键零部件缺失” 的片面认知。新松机器人副董事长、总经理曲道奎认为,这种观点存在逻辑错误,全球既有零部件大厂也有整机大厂,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供求关系,整机发展能为零部件提供市场动力,反之亦然,不能简单认定零部件产业发展完备机器人产业就能蓬勃发展。
三、产业发展建议
培育精密制造文化:梁珩学建议,中国机器人产业应先着力构建精密制造文化,沉淀工匠精神,让企业专注于制造工艺提升,夯实产业根基。待文化氛围成熟,再谨慎考虑并购等扩张手段,确保技术与工艺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稳健发展。
“税收 + 标准” 双驱动:
税收调控:曲道奎提出,鉴于现有补贴政策在标准认定环节难以确保公平公正,国家应从税收层面介入调控。通过利润调节,如返税机制,激励真正具备技术实力、市场开拓能力与盈利能力的优质企业茁壮成长,淘汰打着新兴产业旗号骗补、经营不善的企业,净化产业生态。
标准引领:标准是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在新一代机器人标准尚未成型之际,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凭借标准制定话语权切入产业高端领域,整合资源构建自身产业竞争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
综上所述,中国机器人产业当前面临文化、认知等深层次问题,亟待通过培育精密制造文化、实施 “税收 + 标准” 战略破局,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浪潮中抢占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