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烈初谈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借鉴德国,立足国情

   2024-12-24 工业品商城9
核心提示: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凭借深厚专业积淀与求真务实作风,针对德国工业 4.0 及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发表诸多灼见,获企业界人士高度认可。沈烈初指出,智能制造是长期系统工程,绝不可急于求成。企业推进智能制造时,务必依据投入产出经济学理论,在保障质量、控制成本、确保交货期,考量企业效益的基础上稳步施行。当下,中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凭借深厚专业积淀与求真务实作风,针对德国工业 4.0 及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发表诸多灼见,获企业界人士高度认可。

    沈烈初指出,智能制造是长期系统工程,绝不可急于求成。企业推进智能制造时,务必依据投入产出经济学理论,在保障质量、控制成本、确保交货期,考量企业效益的基础上稳步施行。当下,中国装备工业的当务之急是强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距离智能化仍有漫漫长路,且急需全方位人才支撑。

    他对德国工业 4.0 深入剖析,总结其发展脉络:工业 1.0 为机械化;2.0 迈入电气化、半自动化;3.0 达信息化高度,实现高度自动化、少人化;4.0 则聚焦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以虚拟实体系统 CPS 为核心。沈烈初着重强调,中国国情有别于德国,发展智能制造虽可参考工业 4.0,但绝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在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中开辟契合国情的成功路径。

    谈及智能化与信息化关联,他明确表示,工业 3.0 开启信息化、高度自动化、少人化进程,工业 4.0 乃是高度信息化(涵盖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有机融合,构建 CPS 系统。这 “三化” 循序渐进,从高度信息化迈向智能化需耗费大量时间。

    数字化如同将物体与工艺精准转化为数字、数学模型;网络仿若信息高速公路,缺信息的网络如无车之路,唯有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交融,达成信息全流程处理利用,才是真正信息化。物联网更是借助数字,达成实体间四维互联互通。区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简易之法在于,前者是管理开环,后者是闭环,智能化基于信息化实现系统多重自功能,达成最优运行,这依托海量数据库、数学模型与专家系统,以及实时信息处理,足见智能化发展任重道远,绝非靠个别专项就能一蹴而就。

    针对 “中国制造 2025”,十大高端装备瞄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其生产制造过程同样需落实 “三化” 管理。沈烈初厘清智能制造 “三化” 与制造过程 “三化” 概念,前者立足产品制造,后者涵盖装备与制造过程,二者紧密相连又有所差异,装备 “三化” 水准极大程度制约行业 “三化” 成效与推进难度。

    此外,他还着重提醒,单机制造难成生产力,成套设备才是关键,因而装备单机 “三化” 时要确保通讯接口顺畅,实现上下游互联互通、信息即时共享,对于多企业来源的成套设备,“三化” 落实更为重要。沈烈初的这些观点为中国制造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稳健前行提供了宝贵指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