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4.0 的推进,宛如一场漫漫征途,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工业 4.0 项目总监陈江宁以德国安贝格工厂为例,为我们清晰勾勒出这条艰辛之路的轮廓。这家堪称工业 4.0 典范的工厂,员工数量 1200 人始终如一,产量却呈几何倍数增长,足足提高 8 倍,质量更是飞跃提升 40 倍。然而,这般辉煌成就背后,是长达 20 年的持续耕耘,以及高达 20 亿欧元的巨额投入。
在陈江宁眼中,工业 4.0 领域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成答案,西门子与中国企业携手同行,旨在共同探索契合双方需求的专属解决方案与前沿应用。德国安贝格工厂内,员工所提合理化建议占比高达德国全国的 70%,这一惊人数据深刻揭示出,员工才是企业的 “最强大脑”,他们扎根一线,深谙何处改进能撬动最大的效率杠杆,这绝非单纯引入几个机器人所能企及。
博世的任晓霞与陈江宁不谋而合。回顾博世与济二携手攻坚 “智能排程系统” 的历程,任晓霞感慨万千。其一,智能排程系统的构建绝非一蹴而就,自 2016 年 5 月项目启动,直至 2018 年 3 月方能竣工,期间需不断校准生产能力、工时定额以及实动工时等数据偏差,方能实现精准排程。其二,众多企业渴盼借助外部援手化解难题,殊不知生产工艺与技术知识深植于企业内部,企业自身才是当之无愧的行业权威,外部力量充其量只是提供工具与技术支持,唯有双方深度融合,方能凝聚强大合力,冲破困境。
工业 4.0,实则是一场脑力激荡与思路革新的盛宴。故而,推进工业 4.0 进程,不能仅着眼于 “纵向” 深挖,更需全方位关注 “横向” 的动态变化与跨界融合。陈江宁坦言,西门子与宝钢携手推进工业 4.0 项目实践之际,感受最为深刻的并非软硬件层面的更迭,而是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以及精益化理念带来的深层次蜕变。
宝钢迈向工业 4.0 的征程聚焦两大关键领域:一方面,凭借先进工艺与先进控制手段,直击执行层痛点;另一方面,依托先进管理理念与前沿 IT 技术,全力攻克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运维难题。从执行层维度审视,在线检测技术等控制软件尚存短板。相较而言,技术难题攻克尚在掌控之中,真正棘手的是如何将先进管理思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等前沿理念与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下,四川长虹积极投身工业 4.0 浪潮,携手德国西门子、菲尼克斯电器等行业翘楚,全力推进 “基于个人化定制的家电智能制造标杆线和数字化虚拟工厂样板” 项目。长虹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潘晓勇分享了他在德国的前沿洞察,未来 3 - 5 年,德国工业 4.0 将聚焦两大热点:一是企业全过程数字化转型,打通企业运营全环节,实现无缝数字化衔接;二是人机交互优化,鉴于未来工人角色的转变,将更多围绕人与设备、界面的高效互动展开探索。这场工业 4.0 的变革,正促使各国企业携手跨越重重挑战,向着智能制造的新高度奋勇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