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业” 已然成为关乎全人类发展的关键议题,缘何如此?互联网企业仿若天生携带着创新的基因密码,始终如一地追逐技术前沿,堪称全社会创新浪潮的领航者,引领着全人类的时代潮流。而制造业,素有 “工业之母” 的美誉,曾有视频生动展现倘若工业缺席,世界将陷入怎样的荒芜,工业无疑是社会运转的根基所在。二者相互融合,无疑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关乎人类进步的大局。
回首近期二者融合进程中的大事件,桩桩件件皆震撼世人眼球。谷歌跨界涉足造车与机器人领域,亚马逊 “同根生” 的蓝色起源太空探索公司成功发射并回收火箭,Facebook 毅然进军制造业…… 这些互联网巨头纷纷张开怀抱,热情相拥制造业,足见其对这一领域的 “执着偏爱”。
然而,那些曾被指为 “摧毁” 实体经济 “元凶” 的互联网企业,为何又不约而同在当下进军制造业呢?马云多次表露心迹,直言待实体经济重振、中国制造业完成转型升级,阿里的辉煌或将黯淡。这番言语虽略显矫情,可相较于扎克伯格的 Area404 实验室,却也折射出马云的忧患意识。近些年来,互联网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传统制造业持续低迷,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但事实上,诸多前沿科技创新恰恰诞生于硬件与软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交融之处,制造业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战场。
其一,制造业侧重于 “硬” 创新,所产出的产品、技术皆具象可触,相较而言,互联网创新多倾向于 “虚”,聚焦服务及商业模式革新。而若要引领行业走向,牢牢抓住用户,唯有 “软硬结合”。以 Facebook 联手三星进军 VR 领域为例,二者看准头戴式 VR 设备有望成为下一个智能手机的潜力,其在社交、多媒体、游戏等领域前景广阔,越早切入便越能抢占行业先机:一方面,借助智能硬件拓宽企业业务边界,寻觅全新市场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融合 VR 硬件与社交应用,增强用户粘性。再看谷歌,尽管此前推出的智能眼镜等硬件产品口碑不佳,但谷歌布局制造业并非图一时之利,而是期望借此优化产品服务,强化在操作系统领域的话语权,谷歌汽车无人驾驶系统、谷歌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大力发展便是力证。
其二,为现有业务提供坚实支撑。Facebook 工程师斯宾塞・伯恩斯透露,在 Area404 实验室,先进的五轴喷水器、九轴铣车床,以及电子显微镜和 CT 扫描仪一应俱全,这些设备能助力工程师快速完成部件故障分析。往昔,硬件测试项目外包耗时数周,如今依托自有实验室,短短数日便可大功告成,足见制造能力对研发创新的关键意义。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大力重振制造业,亦是基于对这一要点的深刻反思。
需要明确的是,“互联网制造” 并非等同于智能制造,然而智能制造的实现却决然离不开互联网。智能制造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于泛在感知情境下实现信息化制造。它依托现代传感、网络、自动化、拟人化智能等前沿技术,凭借智能化感知、人机交互、决策与执行技术,促使设计、制造过程及装备迈向智能化,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晶,代表着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势所趋。
毋庸置疑,智能制造必是 “互联网先进制造”。“互联网工业 3.0” 堪称智能制造的雏形,而智能制造则是 “互联网制造” 的高阶形态,即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先进制造”。中国制造迈向智能化之路,应以 “互联网” 为有力抓手,全力加速工业 1.0 升级、2.0 补课、3.0 普及、4.0 示范,推动生产过程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持续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开拓崭新市场。正如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所示,全球 “服役” 的 100 万台机器人已直接催生 300 万个就业岗位,并有望在未来 5 年于消费电子、食品、风能、太阳能、先进电池制造等领域再添 100 万个新岗位。这将是一场长期、渐进、累进且终迎爆发的伟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