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6 国际服务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于南京盛大举行,产业界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龙头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探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走向与市场热点。然而,在一片蓬勃发展的热潮之下,不少专家也冷静地为行业敲响警钟:当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出令人担忧的 “高端产业低端化”,甚至有走向 “玩具化” 的趋势,投资过热的隐忧也悄然浮现。
同期在南京河西博览中心举办的服务机器人展上,近 120 家企业携数百款服务机器人精彩亮相,场面蔚为壮观。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研发餐厅机器人的厂商数量独占鳌头,那些端着盘子的机器人服务员在展馆内穿梭不停,成为展会一道独特的 “风景线”。在穿山甲机器人南京分公司展台,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各显神通:圆脑袋、身着喇叭裙的机器人服务员凭借脚下履带灵活走位,送菜时还能字正腔圆地报出菜名;会爬楼梯的机器人,则能稳稳地将数杯咖啡置于 “大脑袋” 卡槽,欢快地去完成配送任务;“大黄蜂” 变形金刚造型的机器人更是活力四射,挥动着手臂与观众热情互动,不时用灯光、烟雾特效吸引众人目光。
展台工作人员介绍,高淳、溧水等地已开设机器人餐厅,餐厅送菜机器人市场定价 2 万 8,基本等同于一位服务员一年的工资。前期,机器人作为餐厅亮点吸引顾客,后期则能有效替代人工、降低劳动力成本,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尚处于发展上升期,今年营业额较去年实现了两到三倍的增长,餐饮板块成为主要驱动力。
工信部 5 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正步入快速增长通道,预计到 2020 年,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 300 亿元人民币。不过,纵观展会现场,现存的机器人功能较为单一,要么擅长动手操作,要么专注动脑运算,如何实现 “手脑并用”,打破数百家企业产品 “千篇一律” 的僵局,仍是亟待攻克的难题,市场培育也有待进一步深耕。年初,阿法狗与李世石的围棋大战引发全球瞩目,使得服务机器人行业进入期望爆棚期。在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直言,地方政府、投资机构等各方力量推动企业快速扩张,但部分产品缺乏核心技术,仅是简单拼凑几块电池、装上电机、套个外壳,便也自诩为服务机器人。鉴于此,行业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标志性产品,重点聚焦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以及智能护理机器人。
数据显示,我国涉足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已超 800 家,然而规模普遍偏小,超 90% 的企业年产值在 1 亿元以下,即便身为龙头企业,其营业收入与国际顶尖机器人企业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这其中仅有 200 多家为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企业以组装、代加工业务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此外,近年来各地涌现出 40 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产业为核心的园区,部分园区存在重招商、轻创新、轻人才培养的问题。
王卫明着重强调,当前各地纷纷大力扶持机器人产业,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备受地方政府青睐,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稀缺土地资源等纷纷向其倾斜。但安于现状的企业难成大业,未来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不仅要求操作技能精湛,更要具备 “智慧大脑”,拥有学习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企业务必重视前沿基础理论研究。
在论坛上,多位专家针对机器人产业 “小、散、弱” 的现状,呼吁相关部门强化统筹规划与资源整合,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集聚;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营造优良的市场环境,促使各类资源向优势企业汇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助力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突破困境,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