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匠精神” 铸就精密电网
“作为世界上电压最高的输变电设备,要求是极其精密的,我们务必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一个环节,无论大小,都全力以赴做到专业、专注、用心。” 国网河北公司特高压指挥部副总指挥张桂林掷地有声地说道。这种对极致的追求,贯穿于整个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从设备的研发制造到安装调试,每一步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心血与智慧,确保这座电力 “超级工程” 能够稳定、可靠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强劲动力。
二、电网建设绿色转型之路
从 “绿色施工” 到 “绿色建设”
张桂林介绍,往昔发电厂多建于城市边缘,依赖煤炭发电,致使城市饱受污染之苦。如今,电厂选址转向人烟稀少之地,而在城市近郊兴建变电站,将电厂电力输送至城市,此举已然提升了环保效益,但电网建设者们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将绿色环保理念进一步深化,贯穿于建设全程。
“过去提及的绿色施工,侧重于施工过程中的环保举措,现今我们倡导的绿色建设,则涵盖从设计、施工、产品,直至运营管理的全流程绿色环保。” 张桂林阐释道,绿色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于电网建设领域的生动实践,绝非简单的封闭施工、防尘降噪、工地绿化等常规操作,其内涵广泛,囊括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等诸多维度,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电网工程。
耕地保护创新举措
曾经,工程施工多采取征地后直接动工的粗放模式,极易破坏耕地上层历经二三十年才形成的珍贵耕植土。如今,国网河北公司转变思路,在施工前,先将征地上 60 公分厚的耕植土悉心取出并妥善保护,移交地方政府用于造田,下层生土则用于回填。如此一来,即便项目占地 200 亩,却能同步再造 200 亩优质良田,实现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与高效利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三、多维度绿色实践落地生根
山地铁塔 “长短腿” 守护生态
仔细端详太行山上那座重达 400 多吨的铁塔,便能发现其独特之处 ——“长短腿” 设计。四个塔基并非处于同一平面,高低错落有致。“这一设计同样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山体生态。往昔在山上施工,惯常做法是将整个山头削平,以便在平整地面上搭建铁塔,这般操作对山体破坏极大,且施工产生的碎石废渣顺势倾倒入山坡,植被惨遭损毁。” 张桂林介绍说,如今依据山势起伏精准测量,因地制宜确定每个塔基的位置,最大程度降低对山体的扰动。施工完毕后,还会在山上重新播撒草籽,助力山体植被恢复,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降噪 “刺猬墙” 呵护民生
绿色理念还渗透到建设的细微之处。在位于邢台市邢台县的石家庄 100 万伏变电站,变压器的防火墙别出心裁,形似一个个 “刺猬”,墙体砖块呈规律突起。这是石家庄站的一项创新之举,背后蕴含着对周边居民的关怀。原来,变压器在运行期间会产生噪音,即便变电站地处旷野,建设者们仍力求将噪音影响降至最低。通过将防火墙设计成这般模样,有效增加了墙体与声波的接触面积,起到一定的噪音吸附作用,让周边居民少受噪音困扰,享受宁静生活。
全方位绿色标配赋能发展
除此之外,污水智能化零排放处理技术、绿色照明技术、楼体材料节能等一系列绿色技术已然成为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标准配置。更为关键的是,绿色理念并非仅在 100 万伏这般大型变电站建设中落地,而是层层落实,贯穿于各类层级项目建设,从特高压骨干电网到城乡配电网,全方位推动电网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