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交通领域,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宛如精密复杂的 “大脑中枢”,掌控着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回首往昔,我国在这一关键领域起步艰难,除少量基础性研究外,应用层面近乎空白。然而,短短数十年间,一场波澜壮阔的逆袭正在上演。
20 世纪末,铁道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门高瞻远瞩,大力扶持北京交通大学特色信号专业发展。一批批怀揣梦想的信号学子在此茁壮成长,郜春海便是其中闪耀的一颗星。1997 年,郜春海远赴德国进修,彼时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标准化生产流程令他深受触动。“所有工作皆依循制度化流程,既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又保障生产高度标准化。” 这般场景深深烙印在他心间,也为日后回国创业埋下伏笔。
学成归国后,郜春海心怀壮志,与团队投身极具挑战性的 “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核心技术研发。彼时,这一领域被国外技术垄断,他们的探索之路充满未知与争议,但凭借无畏勇气与卓越智慧,潜心钻研,终获亮眼科研成果。
2009 年,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来临,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依托 “政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模式,郜春海率团队向一个个技术难关发起冲锋。他们攻克子系统关键技术,研制核心设备,搭建起通信信号系统动静调测试及集成试验平台,为技术落地筑牢根基。
紧接着,北京地铁亦庄线和昌平线成为 CBTC 系统的 “试炼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CBTC 系统示范工程在此建成运营。以此为蓝本,参照国际标准,我国轨道交通相关标准体系逐步成型,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使我国成功跻身全球掌握 CBTC 核心技术并应用的少数国家之列。
谈及 CBTC 研发历程,郜春海反复强调 “标准” 二字。他感慨道:“国外公司研发流程以标准先行,如同打牌先定规则,我们必须遵循国际通行规则行事。” 研发过程中,团队大量参考国际标准,凭借自身智慧,巧用方法打造出国产精品。
在郜春海看来,立足国际舞台,不仅要遵循标准,更要超越标准。“中国标准应高于国际标准,既给予外国用户多元选择,又以高品质吸引其目光,让中国产品与标准在全球脱颖而出。” 这一理念,正引领中国轨道交通产业迈向更高峰。
当下,我国列车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可在系统整体规范、标准与管理等维度,仍有进步空间。郜春海直言,国内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储备充足,但系统工程层面综合性人才稀缺,亟待国家顶层设计发力培养。
政策支持同样功不可没,回首 CBTC 项目攻坚,北京市科委等各级机构协同助力,激活 “政产学研用” 模式活力。面向 “十三五” 及更远未来,《“十三五”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已锚定方向,在轨道交通多领域发力,持续推动核心技术、关键装备、集成应用与标准规范升级,助力我国轨道交通产业从追赶到引领,驰骋世界交通发展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