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智能制造: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2024-12-26 工业品商城4
核心提示: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智能制造与互联网的融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然而,不少企业仍在迷茫中探寻入门之径。事实上,答案就在车间现场,智能制造 + 互联网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企业的诸多核心诉求紧密相连。一、车间现场:智能制造的落地根基质量提升: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车间现场,借助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手段赋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智能制造与互联网的融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然而,不少企业仍在迷茫中探寻入门之径。事实上,答案就在车间现场,智能制造 + 互联网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企业的诸多核心诉求紧密相连。

一、车间现场:智能制造的落地根基

    质量提升: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车间现场,借助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手段赋能数控机床,如同为其安排定期 “体检”,实时监测设备状态,确保机床稳定运行,从而有效保障加工质量,为产品品质筑牢根基。

   绿色践行: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制造备受瞩目。以车间机油管理为例,传统的定期更换方式造成大量浪费,如今通过智能检测油品污染程度,精准把握更换时机,大幅减少资源消耗,让绿色贯穿生产环节。

    服务升级:企业服务的智能化转型为客户体验带来质的飞跃。如无锡天奇公司为汽车厂打造的自动装配线,配备大量传感器与智能引擎云中心,依托云平台的智能分析与专家系统,实时监控设备健康状况,一旦故障预警,便能迅速响应,精准维护,极大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个性定制:东莞劲胜公司在手机壳生产领域充分展现智能化的魅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嵌入产品开发、品质管控、工时动态匹配等全流程,高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效达成:同样是劲胜公司,借助虚拟开发设计软件与自动化系统,对生产流程进行深度优化。产品开发周期从 120 天锐减至 80 天,产能提升 15%,车间人力从 204 人精简至 33 人,节省超 80%,以自动化与信息化协同发力,实现生产效能的飞跃。

   对于初涉智能制造的企业而言,质量与高效是立足之本,而服务、绿色、个性等则是进阶方向,聚焦车间现场的数据、设备与人,便能挖掘无限机遇。

二、“两化” 融合: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指出,推进 “两化” 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关键在于破解三大难题:产业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实现路径以及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技术基石:在制造行业,支撑产业互联网的技术体系多元且复杂。信息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涵盖企业管理与制造生产两大领域。生产制造相关技术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细分至集成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底层支撑;企业管理则依托各类工具软件,实现内部流程信息化管控。当下 “大智移云” 时代全面来临,大数据海量涌现、智能化深度渗透、移动互联网广泛连接、云计算赋能算力,软件定义万物,网络包容一切,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实现路径:产业互联网的演进遵循清晰脉络,起点是 “两化” 融合,推动企业迈向互联网化,进而进阶智能制造、智能工厂。从实现步骤来看,早期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开启管理数字信息化征程,逐步拓展至产品寿命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规划、客户关系管理等全领域,实现企业内部全方位信息化。过往企业多在单一环节实现数字化,如今追求全产业链闭环数字化成为新目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仍有较大差距,如部分企业虽拥有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却未达德国 “工业 4.0” 标准,后者要求从设计源头出发,贯穿生产、装配全程,赋予产品全程数字化身份,即时共享位置、状态信息,实现供应链与后端体系无缝对接。

    发展现状与机遇:产业互联网蕴含巨大经济潜能,据 GE 公司和世界银行分析,2000 - 2015 年虽仅发挥 1% 效率,却为医疗、铁路、石油、电力、飞机五大部门累计带来数百亿美元增长红利。反观中国企业,2016 年互联网化水平仅 32.7 分,“两化” 融合发展水平 50.7 分,亟待提升。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大智移云” 创新平台蓬勃兴起,为中国企业迎头赶上、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历史性契机。

     展望未来,中国企业唯有深度拥抱互联网 + 智能制造,加速 “两化” 融合,方能在全球产业变革浪潮中站稳脚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