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创新发展的诸多新机遇。北京康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自动化学会理事王迎春指出:“智能制造可以推动创新主体的高效互动、产品的快速迭代、模式的深刻变革、用户的组织参与,并激发全社会的活力、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缩短技术商业化周期。” 在王迎春看来,智能化不仅是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更是彰显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唯有大力促进智能化发展,加速构建国家智能化创新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迈进,切实保障工业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式发展。
一、智能制造与工业化的关系及重要性
在厘清智能制造和工业化的关联时,王迎春总结强调,智能制造堪称工业自动化的核心关键。当前,众多省份在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均将智能制造视作优化生产的根本路径,尤其在互联网与产品工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已然成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不仅是自动化升级的技术关键,更是工业自动化水平达到高阶状态的集中体现。它能够有效提升传统制造水平,契合高新技术发展要求,有助于缓解环境与资源对制造行业带来的制约,有力推动智能化生产方式实现全方位的革新,为现代技术服务筑牢坚实保障。
尽管智能制造意义重大,但我国现阶段的智能制造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实现依赖于完善的控制系统以及升级的信息系统。正如王迎春所言:“中国若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就必须做好全局谋划,在工业自动化这一关键环节取得长足进步。”
二、智能制造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
智能制造对工业自动化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
技术深度融合:这是达成安全、可靠、高效生产以及实现实时检测、控制的根基所在。唯有让各类技术深度融合,才能确保工业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发挥出最大效能,满足智能制造复杂多样的生产需求。
服务互相融合:要以工业自动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为基石,推动服务模式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借助数据驱动技术,让智能制造的成果能够惠及全社会,拓展其应用范围和社会效益。
三、智能制造发展仍需多方努力
鉴于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水平紧密相连,当前工业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亟待正视并妥善解决。
知识产权问题:目前最大的障碍当属知识产权问题。王迎春呼吁自动化行业相关单位务必实现原创式创新,突出自身核心技术与产品特色,规避同质化现象,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强劲动力,以此营造健康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智能制造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行业标准制定:由于智能制造具有跨系统、跨平台的特性,以往的旧标准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进而导致诸如产生的数据无法识别、业务流程无法连通、系统间集成困难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因此,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迫在眉睫,这是保障智能制造各环节顺畅衔接、协同运作的关键举措。
工 业系统安全: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工业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工业控制系统起步相对较晚,安全防护能力较为薄弱,所以工业系统安全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亟待加强相关防护措施,筑牢安全防线。
从企业层面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如何在不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已然成为困扰众多企业的重大难题。不过,不少企业积极顺应发展潮流,在智能化领域付出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例如,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龚涛介绍,该公司在打造智能控制系统时提出了两条颇具建设性的解决思路:其一,基于和利时现有的工业控制系统产品及工程方案,进一步开发智能控制系统产品,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其二,依托工业云平台,联合各细分行业应用方案商,齐心协力打造智能制造云生态圈,拓展智能化服务的边界。
又如康诺科技,其聚焦行业化定制产品,依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行业的特定要求来量身定制自动化系统,通过实现工业控制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数据整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企业在智能制造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虽任重道远,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通过攻克诸多难题、把握发展机遇,有望逐步迈向更高水平,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