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制造业迈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进程中,工业控制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犹如 “智慧工厂” 的大脑,作为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软件,承担着指挥工业设备 “硬件” 何时动作以及如何动作的关键使命。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核心环节,却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其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一、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堪忧
尽管如今 “网络安全” 意识已逐渐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大众对个人电脑、手机等常见设备的网络安全防范日益重视,但工业控制系统却仿佛还停留在 “裸奔” 时代,安全防护状况令人担忧。在近期多地举办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开始成为备受瞩目的前沿话题,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与深刻思考。众多业界人士纷纷呼吁,必须强化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尤其要重点 “守卫” 电力、石化、轨道交通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因为这些领域一旦遭受安全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二、面临的多重威胁与挑战
记者经过连日走访调研后发现,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诸多棘手的威胁,这些问题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 “工业 4.0” 道路上必须尽快补上的短板。
首先,国产比例较低是一大问题。在工业控制系统领域,国内产品所占份额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自主把控安全的能力,更多依赖国外产品意味着可能面临更多不可控的安全风险。
其次,安全防护措施匮乏。许多工厂和企业在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方面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网络防火墙等防护手段,使得系统在面对潜在网络攻击时十分脆弱,犹如一座没有城墙守护的城池,轻易就能被攻破。
再者,企业主安全意识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像东莞经营注塑机械手工厂的老赵,他一心想着借助 “互联网 +” 让机械手 “跑” 起来,积极寻找工业互联网相关合作伙伴,却完全没有考虑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就如同只关心汽车能否行驶,却忽略了安全气囊的重要性一样。这种对安全问题的忽视,在众多企业主中并非个例,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可能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三、相关企业与安全事件态势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已经敏锐察觉到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在 2016 年 5 月,公安部首次将工控系统纳入国家安全执法工作,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与此同时,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领域,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到保障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行列中来。例如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安全系统的企业,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方面颇有建树;还有广东嘉腾自动化有限公司,它从自动化机器人业务拓展至安全软件领域,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增添了新的力量。
从安全事件的发展态势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据匡恩网络早前援引美国机构 ICS - CERT 发布的报告分析,全球工控安全事件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从 2012 年的 197 个激增到 2015 年的 295 个,近乎翻了 1.5 倍,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工业控制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正日益加剧。
四、开放带来的安全风险及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往相对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如今逐渐走向开放。在经历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智能制造” 等浪潮的推动后,不少工厂和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 “工业 4.0” 所倡导的柔性化制造,选择将许多数据存放在云端。然而,开放的同时也意味着网络病毒入侵有了更多可乘之机,安全风险陡然增加。
匡恩网络的高级安全顾问赖文杰介绍,一旦网络病毒成功入侵工业控制系统,而系统又无法有效拦截,那么带来的后果可能轻重不一。轻者会导致工厂某些生产环节出现停产、失灵等状况,影响正常生产秩序;重者则可能致使整个工厂陷入瘫痪,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倘若遭受攻击的是电力、石化、轨道交通等关键行业,其影响更是会波及国计民生,后果不堪设想。事实上,ICS - CERT 发布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遭受工控安全事件的统计中,关键制造业所占比重最高,达到了 33%;能源行业紧随其后,占比为 8%,凸显了这些关键行业面临的安全风险之大以及保障其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紧迫性。
综上所述,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大安全防护投入,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防护体系,筑牢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线,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