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机器人革命” 的兴起,众多企业纷纷踏上工厂自动化的征程,无人工厂仿佛正逐渐成为未来工厂的发展趋势。然而,现实情况是全自动化流水线大多只是零星地出现在大型企业中,即便政府大力推行机器人换人政策,且不少企业领取了国家发放的津贴,却仍存在将设备闲置在生产车间的现象。为何企业在自动化改造方面使出 “洪荒之力”,收效却不尽如人意呢?其实,以下这五大误区企业必须知晓。
一、误区一:引入机器人就是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
机器人的应用确实是自动化升级改造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但绝不能认为它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气动液压控制以及非标设备自动化同样是实现自动化极为重要的手段。尤其是针对一些特殊应用场景,当机器人无法胜任时,非标自动化设备往往能发挥关键作用。所以,企业在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时,切不可仅仅将目光聚焦在机器人上,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才是实现自动化改造的最佳方式。
二、误区二:机器人买回来就能用 —— 工厂自动化改造处处是坑,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机器人作为智能设备,并非像普通设备那样简单安装调试后就能投入使用。倘若忽视了机器人的开发(或二次开发)与应用环节,很容易导致买回来的机器人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使用不当的情况出现。我们可以把机器人类比为体育运动员,那么一个好的系统集成商就如同教练,只有一群优秀的 “运动员” 搭配上出色的 “教练”,才能助力整个 “球队”(企业)取得成功,这充分说明了机器人应用过程中专业开发与集成的重要性。
三、误区三:自动化升级改造可以一步到位
真正的自动化升级改造绝非简单地更换一个工位或是一台机器就能大功告成,它实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进行自动化改造时,应当量力而行,优先从那些比较成熟的自动化技术入手,选择工厂中亟待升级改造的部位作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万万不可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否则很可能因操之过急而陷入困境,无法达到预期的改造效果。
四、误区四:任何工序都可用自动化设备替代
采 用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生产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产品要有足够大的产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动化生产的优 势;其次,产品的设计和工艺必须先进、稳定且可靠,并且在较长时间内能够保持基本不变。事实上,并非所有工序都适宜进行自动化改造,只有在大批、大量生产的情况下,采用自动线才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企业要根据自身产品及工序特点谨慎选择。
五、误区五:实现自动化改造就是实现了工业 4.0
近年来,工业 4.0 以及《中国制造 2025》的概念备受关注,热度颇高,致使很多企业盲目跟风。然而,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更应该着重关注实际的技术应用以及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以信息为核心技术的广义管理自动化阶段,工业 4.0 时代才会真正来临,企业不能简单地将自动化改造等同于工业 4.0 的实现,要深刻理解二者的内涵差异。
综上所述,企业如果有使用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需求,首要任务应当是深入分析自身的生产过程,清晰了解自身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避开上述五大误区,科学合理地开展自动化改造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改造的成功率,切实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