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背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

   2024-12-31 工业品商城58
核心提示:一、日本那智对中国工业 4.0 市场的重视 站在日本那智(NACHI)二楼展台上的关口正寿,能够居高临下地看到中科新松等中国同行的展品。作为日本那智在华机器人事业中心负责人之一,他已在中国度过了七年时光,深切感受到这期间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中国政府对工业 4.0 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持续加大,这让他对中国未来工业 4.0 的

一、日本那智对中国工业 4.0 市场的重视

   站在日本那智(NACHI)二楼展台上的关口正寿,能够居高临下地看到中科新松等中国同行的展品。作为日本那智在华机器人事业中心负责人之一,他已在中国度过了七年时光,深切感受到这期间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中国政府对工业 4.0 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持续加大,这让他对中国未来工业 4.0 的发展需求十分看好。

    那智作为世界上技术领先的企业之一,此次更是将一条智能化的汽车装备线的部分直接搬进工博会现场展示,两排 6 只高高举起的 3 关节机械手有序地操作着汽车的制造组装,颇为壮观,引得观众需抬头仰视,这也成为那智展台极具标志性的展示场景。

   关口正寿向第一财经记者阐述了他所理解的工业 4.0 要点,他认为对于厂家而言,实现工业 4.0 的关键在于完善智能设备的通信,以满足生产线上客户的要求。同时,他还透露那智在 2015 年的销售业绩增加了近三倍,而这一显著增速得益于那智在中国新推出了 MZ 系列的小型机器人等最新技术产品。此外,根据那智掌握的数据,到 2020 年中国仅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每年就会有 20% 的增速,是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所以那智将中国市场视为重中之重,足见其对中国机器人市场潜力的高度认可。

二、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广阔前景

    诸多统计数据都表明,未来几年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且发展速度最快的机器人市场。预计到 2018 年,每生产 3 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 1 台会用于中国市场。台达集团子公司中达电通副董事长尹镟博在工博会上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中国机器人的增量大约是 10 万台,相较于去年的 7 万台有所提升,不过我们预计未来中国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会达到 100 万台,由此可见其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如此,库卡中国的市场总监 Roland 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了库卡对中国市场的看好态度,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看好中国机器人市场,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机器人市场蕴含的巨大吸引力和广阔前景。

三、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工业 4.0 背景下的新特点与机遇

    在工业 4.0 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制造,尤其是作为先行者的机器人产业,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产业,有着通过工业互联网驱动转型升级的强烈动力;同时,我国还拥有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产业,在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初步具备了以信息技术驱动制造业升级的能力,这些都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技术环境。

    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直言:“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做本体的现在基本上是走‘四大家族’之前走过的路。” 当前,整个机器人产业正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与更强调机器和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有所不同,服务型机器人对大数据、云技术、语音图像识别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无疑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潜在机遇。

   陈宏伟也提到:“与工业机器人相比,国内企业在服务机器人上发展要更好一些。服务机器人离消费者更近,可以在智能化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产品能更好地适用于银行、商场等应用场景。” 在他看来,对于目前国内企业而言,“消费领域的机器人应该朝着智能化、仿生化的方向发展,而工业领域应更注重产品的数字化和一体化。”

四、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合作需求

   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存在着一定的结构特点与发展瓶颈,95% 集中于下游系统集成商这一环节,而上游零部件仍旧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尤其是服务机器人,若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离不开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的有力支撑。正如张小飞所指出的:“不管是走什么样的路,系统集成商、本体厂商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应该互相合作。” 只有通过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才能突破现有发展瓶颈,提升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综上所述,在工业 4.0 背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既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在机遇,又需要应对诸多发展挑战,而产业内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将是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值得各方深入思考并积极践行。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