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联网市场的特点及规模化发展策略
邬贺铨表示,当前物联网市场呈现出大规模与产品碎片化并存的特点。尽管麦肯锡公司早在 2013 年就已将物联网列为未来 20 年的 12 项颠覆性技术之一,且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物联网的年度经济影响将达到 6.2 万亿美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阻碍其规模化发展的问题。
各行各业对物联网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大多数传感器产品起初面向的是小众客户或长尾市场,长期以来,物联网存在标准与应用的碎片化现象,这严重制约了物联网产品规模化效应的发挥。由于缺乏规模效应,产品价格难以降低,进而又影响了产品的推广普及,形成了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困局,政府买单或者向服务化发展的模式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政府的介入与引导,有助于整合市场资源,促进碎片化市场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为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创造有利条件。
二、协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工作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推动的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 +”、《中国制造 2025》、智慧城市等众多项目和战略,均与物联网有着紧密的关联。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各地区的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仍然有不少工作亟待落实。这需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打破信息壁垒和行政分割,统筹规划物联网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各项相关战略举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助力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三、军民融合对物联网产品市场化的作用
军民融合是推动物联网产品市场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邬贺铨以传感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传感器具有品种繁多、涉及跨学科技术、开发成本高昂等特点,尤其是高端传感器,企业往往因不愿承担开发风险而选择放弃,导致我国高端传感器基本上依赖进口。
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国防应用对多种高端传感器存在需求,其通过国防科研费用来支撑高端传感器的开发,后续借助军转民的方式迅速降低产品价格,使得国防费用承担了前期的研发成本与风险,既满足了国防批量应用的需要,又成功开拓了民用领域。我国研究机构其实也开发了不少用于国防的高端传感器,当下需要进一步加大军民融合的力度,促进高端传感器等物联网相关产品在民用市场的应用与推广,加速物联网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四、物联网发展中的多方面问题需针对性解决
除高端传感器外,物联网发展还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如工业总线技术、工业互联网的标识标准化、无线传感网的频率协调问题、物联网管理、物联网数据开放利用与隐私保护等,这些问题涵盖了技术、管理与法规等多个维度,都是需要重视的短板所在,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才能为物联网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邬贺铨强调,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尤其需要重点关注。从软件代码角度来看,相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数百万行代码以及 PC 上操作系统的 5000 万行代码,传感器操作系统仅约 1 万行代码,因其软件程序相对简单,理论上出现漏洞的机会较少,而且物联网通常具有企业性或区域性特点,很多情况下不需要连接到公众互联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外部黑客和木马的攻击。
然而,实际情况中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疏忽,即便物联网自身相对封闭,也可能出现将外网的病毒通过 U 盘等媒介带入内网的情况,例如伊朗的震网病毒攻击核设施事件以及去年年底乌克兰电网受木马影响而局部停电的事件,都说明了此类安全风险的严重性。并且,尽管传感器软件相对简单,但也并非绝对安全,要警惕内外勾结利用其漏洞造成巨大损失。
另一方面,通常 PC 和手机并不直接与被控制的物品或设备相连,而物联网作为信息物理系统(CPS)的重要一环,与控制直接关联,一旦遭受攻击,后果更为严重。此外,有些 PC 和手机虽然被木马控制但并非都处于工作状态,而物联网是永远在线的,这就增加了物联网传感器被木马控制的机会,像最近美国发生的互联网部分瘫痪事件,据说就是众多物联网终端被木马控制而发起拒绝服务(DDoS)攻击所致。
针对这些安全问题,加大传感器密码长度或经常改变密码是一种保护传感器的方法,但更为关键的是要从根本上重视物联网安全问题,在没有必要通过公众互联网连接时,尽量避免联到外网,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防护体系,从技术、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保障物联网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物联网在市场发展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相关各方共同努力,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逐一攻克难题,推动物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