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计算机的定义与特性
工控机(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IPC),也就是工业控制计算机,它是采用总线结构,用于对生产过程以及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工具的统称。工控机具备显著的计算机属性和特征,例如拥有计算机 CPU、硬盘、内存、外设及接口,同时具备操作系统、控制网络和协议、计算能力,还拥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工控行业的产品和技术较为特殊,属于中间产品范畴,其主要作用是为其他各个行业提供可靠、嵌入式、智能化的工业计算机,是众多行业实现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的关键支撑。
二、我国工业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我国工业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是以 STD 总线技术为标志开启了工业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之路。到了 1997 年之后,工业计算机迈入 IPC 时代,其应用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初期较为狭窄的应用场景。进入 21 世纪,工业计算机更是迎来了蓬勃发展,变得无处不在,市面上流行的开放规格也日益繁多,这一系列变化体现出工业计算机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拓展和深化应用的发展态势。
三、工业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拓展与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工业计算机所能承担的责任愈发重大,所扮演的角色也变得更加重要。如今,工业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早已突破了传统工业领域,在智能交通、医疗仪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还在不断向金融服务、网络安全、多媒体应用等众多领域持续扩展,展现出强大的跨领域应用能力和发展潜力。
从市场角度来看,自软交换机到通信服务器阶段,工业计算机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发展势头愈发迅猛。据《中国工业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分析,我国工业计算机市场平均增速在 15% 以上,虽然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但整体格局已基本稳定,其中大陆及台湾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推动工业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中国企业在工业计算机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在工业计算机领域不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还积极朝着 “中国创造” 的方向迈进。例如,研祥智能曾自主研制推出新一代工业计算 EPI,成功解决了在恶劣环境下失效的难题,这一成果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工业计算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的实力,为我国工业计算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励更多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五、工业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技术融合与平台化发展
展望未来,工业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将朝着更具交互性和操作性的方向发展,并致力于将多种信息系统进行融合,打造成为一个开放、标准化的平台。这种发展趋势将使工业计算机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其在各领域的通用性和适配性,为工业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凸显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各行各业对工业计算机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但与此同时,用户对工业计算机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定制化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要形态。这意味着工业计算机企业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的特殊需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具体业务场景和功能要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日益精细化的需求变化。
(三)服务化转型趋势
此外,工业计算机还呈现出走向服务化的特点,即企业将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案。从系统到产品,再到硬件,工业计算机企业将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通过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从产品采购、使用、维护到更新换代等各个环节的需求,增强用户粘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提供综合服务的转型。
综上所述,工业计算机已不再局限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其在各行各业中蕴藏的潜力正不断被挖掘出来,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此背景下,工业计算机整机、处理器板或嵌入式主板、数据采集板、应用系统等产业链相关企业都将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应当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创新,优化产品与服务,共同推动我国工业计算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