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煤矿“安防”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2019-06-03 工业品商城161
核心提示:矿难频发,触目惊心。仅在2005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2672人,比去年同期上升3.3%,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

  矿难频发,触目惊心。仅在2005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2672人,比去年同期上升3.3%,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24起,死亡704人,同比分别上升33.3%和114.6%。 煤矿事故之所以频发不断,追根究底,在于煤矿经营者片面追求利润指标和“安防”体系不健全。近几年,我国煤炭产量每年净增2亿吨,但与此比各煤矿对安防信息化的建设资金投入却很少。

  煤矿的信息化建设相对于其他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很多大型煤矿集团已完成了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建设与完善财务管理、生产物质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信息系统建设,由于“安防”信息化需要采掘、安全、计算机网络等多等方面专业技术的融合,加之投入系统研发与实施的资金严重不足。因此造成了安防信息化整体水平很低,很多煤矿的安防信息系统仅能实现对瓦斯、风速、温度、一氧化碳、烟雾、运行设备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对历史信息的查询。而在“分析”与“预警”两方面的功能实现非常有限,而这恰恰是煤矿“安防”工作的关键。“安全隐患的分析”是要利用专业科学的分析算法,对生产实绩进行理性分析,是实现“经验化分析”向“数字化分析”的转变,通过分析,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各种隐患,很大程度上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安全预警”是整个煤矿安防体系的核心,一旦井下发现超标现象,通过远程无线网络。快速通知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并第一时间锁定危险可能地点与井下作业现状,只有构筑起快速、主动的安防预警机制,才能有效的减少矿难损失。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