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软件的分类及主要应用软件的应用行业分布
工业软件分为基础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这里着重关注应用软件,涵盖运营管理类、生产管理类和研发设计类软件等。根据相关数据,不同类型的应用软件在各行业有着不同的应用分布情况:
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应用行业广泛,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化工、造纸、钢铁行业占据了 79.1% 的份额。
SCM(供应链管理)软件:应用集中在快消品、食品饮料、制药、汽车、电子信息行业。
MES(制造执行系统)软件:随着制造企业对精益制造、柔性生产的重视,其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应用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烟草、钢铁等行业。
研发设计类软件:应用集中在航天国防、交通设备、机械、电子行业,2015 年四大行业需求份额占 90% 以上,且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研发、三维设计和虚拟仿真是未来的需求重点。
总体来看,工业应用软件需求集中在四大离散行业(电子信息、机械、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四大流程行业(石化、钢铁、食品饮料、医药)。
二、工业应用软件的发展趋势
(一)基于软件系统集成的供应链协同优化
工业软件正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方向发展,实现对制造企业各业务环节的全面覆盖与深度渗透后,突破企业边界,推动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模式变革,助力形成新的工业能力。
供应链前端改造升级重点:电子和汽车等企业零配件情况复杂,自制与协作并存,需与上游企业顺畅开展原材料预规划,并实时掌握其生产与运输进度。
供应链后端突破方向:从供应链下游经销商和最终客户角度出发,采集与分析个性化需求,及时与上游企业共享和反馈信息。对于与最终消费者联系紧密的行业,如食品、医药、电子、汽车等,要充分挖掘下游供应链价值,除借助互联网获取客户数据外,还应利用智能产品收集使用和维护数据。
(二)基于模型工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MBD 与 MBE 的作用及应用深化:MBD(基于模型的设计)打破产品图纸相关瓶颈,MBE(基于模型的企业)则构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线,通过建模与仿真技术对企业各流程进行改进、集成与管理。航空航天行业因对质量、周期和成本的要求,使得 MBE 应用不断深化,“十二五” 期间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应用,“十三五” 时期大型航空航天企业旨在通过 MBE 构建全数字化系统。此外,机械、汽车等行业也在逐渐转变设计流程,像潍柴已建立起基于模型设计的平台并进入产品化阶段。
(三)基于云和大数据平台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建设
智能制造围绕关键环节智能化、端到端数据流、网络互联创造新业态新模式,其核心商业模式是围绕工业平台建设数字化生态系统,云平台和大数据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离散行业应用方向:机械、汽车、电子等离散行业在未来数字化生态系统建设中,将围绕智能化设备和产品数据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远程运维等服务,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流程行业应用方向:石化、钢铁等流程行业会围绕设备、生产和工艺流程数据分析,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协作服务、安全管控和能源管理优化等。
(四)结合新技术的创新型应用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工业软件持续创新变革以适应新需求。
云计算对工业软件的影响:基于云计算的工业软件使制造企业部署应用更灵活、跨企业跨区域协作更便捷,应用前景广阔。不同类型企业对云的选择有所侧重,有全球协作需求的行业龙头企业倾向公有云应用,大型垄断型集团企业更偏向私有云。
大数据对工业软件的推动作用:软件是数据发挥价值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大数据促进软件功能创新及新型工业软件出现。过去制造企业侧重运营管理和供应链数据挖掘,未来将聚焦机器、工艺、产品、传感等数据挖掘,催生更多如加工工艺分析、装配工艺分析、机械零部件设计与性能分析等新型工业软件应用。
综上所述,工业应用软件在不同行业有着各自的应用特点,且随着技术发展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趋势,制造企业需紧跟这些趋势,合理应用工业软件,以提升自身在智能制造时代的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