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5-01-09 工业品商城29
核心提示:在 2016 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瑞峰针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发表了深刻见解。他指出,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但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仍面临诸多挑战。一、工业机器人领域(一)面临的困境国际竞争压力:国际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给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

    在 2016 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瑞峰针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发表了深刻见解。他指出,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但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工业机器人领域

(一)面临的困境

    国际竞争压力:国际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给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带来巨大压力。国外品牌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和成熟的市场体系,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使得国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如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仍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这不仅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性能的提升和技术创新的自主性。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或供应链出现问题,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发展优势与方向

    市场需求优势:中国作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为国产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支撑。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助于企业通过与工业实际结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应用拓展与智能化发展:

    加大实际应用能力:国内企业应充分利用本土优势,深入了解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将工业机器人更好地融入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解决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增加智能应用技术:在智能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例如增加视觉、感知等应用技术,使工业机器人能够更加智能化地完成任务。通过智能化升级,提高工业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二、服务机器人领域

(一)发展现状与优势

    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我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服务机器人作为新兴发展方向,正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由于该领域起步时间相对较短,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和发展,我国企业有机会在这个赛道上与国际同行竞争。

(二)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产业成果转化与实际需求满足:当前,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人们的好奇观赏心理,而应更加注重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医疗康复、救援防恐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较为迫切。只有当服务机器人能够真正满足这些实际需求,让人们产生依赖,市场才能得到稳定发展。

   多方面性能要求:服务机器人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需要满足一系列苛刻的要求。

   安全性:在与人密切接触的场景中,服务机器人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性,确保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涉及到机器人的机械设计、控制系统以及故障保护机制等多个方面。

    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需求,无论是室内复杂的家居环境,还是户外的特殊作业场景,服务机器人都应能够稳定运行并完成任务。

    作业能力:具备强大的作业能力,例如在医疗康复领域,能够精准地执行康复训练任务;在救援防恐场景中,能够高效地完成搜索、救援等危险任务。

    低成本:降低成本是服务机器人实现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和使用服务机器人,从而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

    多功能综合发展:目前市场上较为普遍的送餐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功能较为单一,仅局限于某一作业领域。未来,服务机器人应朝着综合类、具备多种功能的方向发展。这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例如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传感器融合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在形态上也需要做出转变,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