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我国工业生产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然而展望 2017 年,全球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我国工业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推动发展的积极因素,整体预计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一、对 2017 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外贸呈低速增长
从国际层面来看,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虽在稳步复苏,但 2017 年受美国新总统上任、德国大选、法国大选以及欧洲右翼势力兴起等事件影响,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强。新兴经济体则分化明显,印度经济持续活跃,而巴西和南非却持续不景气,并且随着美国货币政策逐步转向,新兴经济体在 2017 年将面临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压力,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在国内,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资源、人工、物流等成本上升,我国加工贸易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减弱,新优势尚未形成。由此预计 2017 年我国出口整体将呈低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约在 2%左右。
(二)新旧增长动能加速转换,工业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投资增长:2016 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提升且持续数月加快,有助于带动投资筑底。同时,三季度以来工业企业效益改善、工业品价格回升,吸引民间投资增速企稳,加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同比大幅提升,预计 2017 年工业投资增长有望筑底并小幅改善,同比增长约为 5%。
消费增长:消费增速近年呈缓慢下行趋势,不过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互联网+” 等战略虽能刺激新消费需求,但考虑到 2016 年四季度房地产调控收紧对下游相关行业影响、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到期对汽车销量的冲击以及人均收入未显著增长等因素,预计 2017 年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但仍能保持平稳。
综合各方面因素,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加速,有望保持平稳增长,预计 2017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左右。
(三)多因素导致工业各行业运行仍将延续分化态势
装备工业:轨道交通装备、增材制造、通用航空等领域将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原材料工业:行业继续回暖,生产增速小幅反弹,进出口贸易回稳,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但受 “去产能” 影响,投资增速会继续放缓。
消费品工业:内需增长有望企稳回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增加。
电子信息产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不过受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影响,出口将维持低位运行。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投资回报率不高,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2016 年以来,我国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工业领域民间投资受行业准入限制、融资约束、投资回报率低等因素影响,低迷问题更为突出。1—11 月,工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3.1%,低于工业投资增速。鉴于工业投资大部分为民间投资,若其持续低迷,将导致工业投资萎缩,阻碍实体经济中长期增长。
(二)部分过剩行业价格大涨,复产可能性加大
截至 2016 年 12 月 9 日,我国煤炭价格指数和 2015 年底相比上升 36.2,2016 年 12 月 5 日 —9 日,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比 2015 年年底上升 41.7%。钢价上涨促使钢厂增产,部分 “僵尸” 钢铁企业开始复产,若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恢复生产,将加大去产能工作难度。
(三)企业贷款放缓活期存款增加,资金 “脱实向虚”
一方面,流向工业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及占比回落明显;另一方面,M1 与 M2 增速 “剪刀差” 不断扩大,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居高不下。企业资金本就不足,又持币待投,使得资金 “脱实向虚” 现象愈发严重。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各地新兴产业发展要与《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对接,并体现地方产业特色,打造引领转型升级的产业集群。
积极创建制造业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解决共性技术问题,弥补创新链条短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并提升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引领作用,同时优化政府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投资方式。
推动传统制造业与大数据、物联网、工业设计等深度融合,通过生产组织方式创新释放传统产业增长动能。
(二)激发企业投资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拓展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让民间投资 “有门可进”。
搭建民间资本金融运作平台、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等,加强金融服务,使民间投资 “有钱可投”。
在推广 PPP 项目时,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让民间投资 “有利可图”。
(三)继续深化产融结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探索产融对接方式,支持工业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试点,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建设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提高产融信息对接效率。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开展质押融资,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支持企业多元化融资,引导企业通过多种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总之,2017 年我国工业领域需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多种举措应对面临的问题,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