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广东在工业经济领域锚定了一系列明确的预期目标,同时出台诸多重要举措,旨在深化落实 “中国制造 2025”,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推动工业经济迈向新台阶。
一、明确的预期目标
广东设定了多个关键指标,为全年工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 6.5% 左右,工业投资增长目标为 12% 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更是瞄准 20% 以上的增长幅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计划增长 1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设定为 53.7%,同时致力于单位 GDP 能耗下降 3.7%,这些目标涵盖了工业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以及能耗等多个维度,体现了广东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工业发展的决心。
二、智能制造领域的重点举措
(一)聚焦机器人产业发展
发展机器人产业成为广东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着力点。2017 年,广东将实施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一方面,计划培育 15 家机器人骨干企业和 10 家系统集成服务骨干企业,通过扶持这些企业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着力建设 4 个机器人产业基地,为产业集聚提供有力支撑,力争使机器人制造业产值达到 600 亿元。
(二)完善补贴与推广应用政策
为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广东将完善工业机器人保费补贴政策,降低企业应用机器人的成本与风险。同时,积极推进 “机器人进集群”,优先在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医药、陶瓷建材、金属制品、民爆等行业推广机器人应用,目标是全年新增应用机器人两万台左右,以此提高各行业的智能化生产水平,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三、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广东将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培育计划,聚焦先进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培育 100 家超 10 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发挥这些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完善产业集群功能
围绕龙头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同时,支持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工业设计、物流、金融服务等功能,全方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致力于打造 20 个产值超 100 亿元的产业集群,构建起具有强大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格局。
四、推进区域产业共建与协同发展
(一)产业共建园区建设
省长马兴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 “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列为重点工作,推进粤东西北和珠三角产业共建是其中关键内容。今年,珠三角 6 市帮扶粤东西北 8 市各建设 1 个产业共建园区,并各推动不少于 20 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落地建设,通过产业共建园区这一载体,促进产业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重点推动珠三角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增资扩产及转型升级项目,主导产业的配套企业,有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等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构建多总部、总部加基地的跨区域产业链,力争推动 550 个项目转移落户到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区域间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提升园区承接能力
为更好承接来自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广东将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选取 10 个左右园区建设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同时支持一批园区建设通用标准厂房,全方位提升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四)明确园区发展目标
广东全省产业转移园在 2017 年力争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1800 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400 亿元,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的比重提高到 30%,以产业转移园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经济崛起,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总之,2017 年广东在工业经济方面的规划布局全面且深入,从智能制造到产业集群打造,再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各方面举措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有望推动广东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