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已能够模拟人的智能,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智能。这一技术突破使得许多人对企业未来实施智能制造、打造智能工厂充满期待,认为其前景广阔、潜力无限。然而,也存在不同观点,有人觉得智能化对于高新产业意义重大,传统企业是否走向智能化似乎影响不大。
一、智能化 —— 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从当下的现实来看,手机已然实现智能化,汽车、电视等正处于智能化进程之中,就连桌椅、板凳等传统产品也开始踏上智能化道路,这充分表明所有企业逐渐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尤其在产品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和智能化以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不转型升级无异于 “等死”,而转型升级方向不对则是 “找死”。所以,无论是高新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决策层都必须制定契合自身的发展战略。
就我国装备制造业而言,原有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减弱,曾经每年 25% 的超高速增长时代已然结束,当下急需以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整个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我国在 2015 年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便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 5 大工程实施指南,涵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关键领域。其中,智能制造工程聚焦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推动制造业向智能转型,助力产业迈向中高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着重突破一批重大装备的产业化应用,为各行业升级提供先进生产工具。由此可见,以智能制造为重要抓手,借助互联网带动整个工业转型升级,已然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
放眼国际,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纷纷提出 “再工业化” 战略,美国奥巴马政府更是将其视为走出经济困境的关键路径,并出台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凭借其在制造业技术方面的优势,美国制造业在高度自动化生产上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二、我国企业在智能化方面的水平
在与世界发达国家企业的对比中,我国企业在智能化方面处于何种地位呢?马骏表示,由于我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这为智能化发展奠定了显著的基础优势,我国企业和世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处于 “并跑者” 阶段。同时,他也强调,智能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模式创新的问题,技术只是基础,要实现全面的智能化发展,还需在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三、智能化对企业产生的四方面影响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的背景下,制造业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服务化方向发展,这对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转型升级产生了深刻影响。马骏认为,智能化作为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在制造业中的深化与扩展,将对企业产生以下四个重要方面的影响:
(一)产品从硬件为主转变为软硬并重
回顾手机的发展历程便能清晰地感知这一趋势。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讯工具演变成如今的智能终端,对于智能产品而言,硬件更多地成为了一个承载平台,而真正为用户提供各类服务的是手机操作系统以及丰富多样的应用程序,手机应用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机功能的强弱。这意味着企业在产品研发与生产过程中,不能再仅仅关注硬件的打造,还需投入大量精力用于软件及相关服务的优化升级,以满足用户对智能产品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二)企业与用户从一次性交易转变为长期服务
在传统工业时代,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通常是通过市场销售产品,仅存在如产品质量保修等基本服务关系。然而,随着产品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企业与用户从一次性交易关系演变为长期服务关系。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从单纯卖产品向卖服务或者卖产品与卖服务并重的模式转变,例如采取免费送产品但按全生命周期收取服务费,或者采用设备租赁代替产品出售的方式。同时,企业还积极鼓励用户参与,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利用智能制造系统生产个性化产品,并且依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反馈的产品改进意见,不断更新软件以提升产品性能,从而增强用户对产品和品牌的粘性。
(三)大数据成为企业重要资源
智能化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大数据,这些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例如,海尔的空调智能制造生产线上部署了 1.2 万个传感器,每秒钟能够采集 1.5 万条信息,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高达 3.2G。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可以实时了解每一笔订单的状态;对于工厂来说,则能够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提前预警,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案。此外,像不同地区海尔空调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方式以及设备健康状况等数据,都会通过网络传输到厂家的服务器,为厂家优化服务提供了极为关键的依据,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流程以及精准开展市场营销等。
(四)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产业生态圈的竞争
产品智能化为丰富用户服务开辟了广阔空间,进而催生出庞大的产业生态圈。从用户端来看,智能产品衍生出众多服务项目,比如国外企业在网球拍内置智能模块后,利用球手运动的数据为其提高训练水平,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国内机床企业开发出智能机床后,编程服务成为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从企业端来看,智能平台能够搭载各种各样的应用,为细分市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如此一来,用户在选择产品时,考量的因素不再局限于产品提供商本身,而是扩展到整个产业生态圈。参与服务的企业数量越多、实力越强,用户所能获得的服务质量和种类也就越丰富,相应地,该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也就更容易占据优势地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跳出传统的竞争思维,着眼于构建和融入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共同为用户提供优质、多元的服务。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已然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趋势,我国企业在这一浪潮中既有自身优势,也面临诸多挑战,而深入理解智能化对企业产生的多方面影响,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