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趋势与挑战并存的新局面

   2025-01-09 工业品商城75
核心提示: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和应用生态,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我国积极投身于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在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已然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当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和应用生态,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我国积极投身于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在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已然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当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一片向好态势。一方面,关键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众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工业生产与管理向智能化迈进。另一方面,来自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以及传统工业领域的企业纷纷加速入场,各方汇聚一堂,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助力工业互联网产业持续拓展,市场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相关应用也在各行各业加速落地生根。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六大趋势

(一)泛在连接与工业网络升级

工业企业正着力解决运营技术(OT)和信息技术(IT)融合难题,IP 协议逐步下沉的过程中,不管是采用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自动化生产、管理以及连接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意味着工业互联网在深化融合的进程里,需要进一步攻克技术和管理层面的诸多障碍,实现工业网络的全方位升级,以保障整个工业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协同地运转。

(二)传统行业对信息化要求提高

不同传统行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信息化的依赖与需求日益增强。以玩具行业为例,以往信息化水平较低,但如今面对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其迫切需要提升信息化建设,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变化。家具行业同样如此,随着生产外包趋势的凸显以及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家具企业急需借助信息化手段来优化送货、组装等服务环节,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信息化已然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三)个性化定制成产业新业态

经过对数百个企业的深度调研发现,个性化定制正逐渐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一趋势对企业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严苛要求,企业需要具备诸如 3D 仿真、数字化等先进技术能力,才能精准把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从传统标准化生产向定制化生产的转变,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四)物流体系建设领先且持续优化

受益于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构建起了领先的物流体系。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电商仓和企业的生产仓正加速融合,众多制造企业积极打通生产线与仓库之间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的自动化高架仓库投入使用。这不仅显著提升了物流配送效率,而且实现了生产与物流环节的无缝对接,为工业互联网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进一步强化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五)工业机器人迅猛发展及拓展应用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市场热度高涨,众多企业纷纷涉足其中,致力于探索工业机器人与生产线之间的协同和无缝融合,期望借此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以及降低人力成本。然而,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联网大多局限在场内,限制了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展望未来,借助云平台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同步协作,将成为提升机器人智能程度的关键路径。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汽车领域有望成为工业机器人新的重要应用场景,为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拓展和功能延伸提供了新的方向。

(六)政策引导工业互联网实践创新

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我国有望培育出更多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工业自动化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政策的导向作用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专注于技术创新,逐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三、我国工业互联网面临的五大挑战

(一)核心生产装备依赖进口

当前,智能化的核心生产装备大多被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所垄断,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关键硬件设备方面面临着严峻的 “卡脖子” 问题。这不仅制约了我国在高端制造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使得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进程。

(二)软件重视不足与自主研发短板

我国不少工厂对软件购买缺乏足够重视,这一现象导致工业系统底层解析和控制面临诸多难题,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工业互联网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缺乏自主可控的软件系统,企业难以对工业生产流程进行深度优化和个性化定制,不利于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形成核心优势,提升产业附加值。

(三)互联标准缺失与技术不成熟

车间以及各类装备设备之间的互联标准尚未建立完善,相应的技术也还不够成熟。这使得不同企业、不同设备之间在互联互通时困难重重,无法实现高效的协同作业和数据共享,极大地限制了工业互联网规模效应的发挥,增加了企业整合资源、应用新技术的成本和难度,阻碍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四)企业间业务与财务结算标准障碍

在 B2B 模式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标准以及财务结算标准的制定存在诸多阻碍。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企业间在合作与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沟通不畅、风险增加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不利于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健康构建。

(五)工业网络安全问题严峻

随着工业互联网在运营技术(OT)层面的不断开放以及机器人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工业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安全漏洞一旦出现,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乃至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都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工业网络安全防护,构建完善的安全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互联网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虽然机遇众多,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只有正视这些挑战,通过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稳步向前,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在全球工业互联网的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