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2016 年作为 AR/VR 商用元年落下帷幕后,2017 年 AR/VR 领域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将重点转向在内容与应用部分构建生态圈,旨在为使用者带来更生动、更具沉浸感的体验。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传感器融合技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提升 AR/VR 体验的关键,在汽车产业中更是实现自驾车功能的核心技术,成长动能十分强劲。
一、AR/VR 设备出货量及产业生态构建情况
(一)设备出货量增长预期
工研院 IEK 经理林泽民透露,在 2017 年,得益于三大 VR 头戴式装置(Oculus、HTC、SONY)解决缺货问题以及 Google Daydream VR 平台的助力,VR 装置出货量预估可达 1500 万套,同比成长 88%,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增长态势。与此同时,AR 头戴式装置在微软开放 HoloLens 平台后,吸引了更多第三方相容头戴式装置的出现,也为 AR 设备市场的拓展注入了新动力。
(二)各厂商生态构建策略
在目前 AR/VR 硬件产业着手构建的生态圈方面,各大厂商各显身手,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其中,HTC 表现得尤为积极,其在内容开发方面多管齐下,涵盖成立投资新创、开发工具以及搭建应用商城等举措,全方位助力内容生态的丰富与完善。三星则侧重于通过手机搭配计划,凭借独占内容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以此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微软采取开放合作的模式,允许合作厂商制造不同版本的 HoloLens,致力于构建完整的 Windows Holographic 生态系统,从而刺激更多开发者投入到 AR 应用内容的开发之中,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繁荣发展。
二、传感器融合技术的重要性及产业发展重点
从 2017 CES 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VR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结合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打造全新的体验应用。而要实现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体验,传感器无疑是关键元件。对于从业者来说,如何更加顺畅地整合不同传感器所收集的数据,并进行高效、低成本且低功耗的运算分析,已然成为 2017 年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这不仅关乎 AR/VR 体验的优化,更是整个产业能否实现深度拓展、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环节。
三、传感器融合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强劲发展
除了在 AR/VR 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外,传感器融合技术在汽车产业更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强劲的发展潜力。IHS 数据显示,在 2015 年,仅有 4%的新车内建有配备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用于执行环周影像停车辅助与车辆安全功能。然而,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技术的渗透率将大幅提高到 21%,在 2015 - 2025 年期间,传感器融合技术的 ECU 市场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高达 20%,足以证明其在汽车产业中作为关键电子元件的强劲成长动能,也预示着其在未来汽车智能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四、传感器融合技术推动智慧机器发展及台湾地区的发展建议
工研院 IEK 预估,2017 年将会有更多具备机器视觉的智慧机器亮相,这将进一步驱使产业积极探索并蓬勃发展传感器融合解决方案。例如,英特尔、Mobileye、BMW 于 2017 年 CER 合作发表的 Intel Go 自驾车平台,整合了英特尔处理器/FPGA/SSD/人工智慧平台技术、Mobileye 360 度环景视觉传感器/演算法,以及 BMW 自驾车开发技术,该平台能够执行传感器融合、环境建模、路径规划、驾驶策略、决策制定等自动驾驶功能,成为了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台湾在自驾车、机器人、AR/VR 等领域都有厂商参与投入,并且单一的传感器供应也较为充足,但在传感器融合相关技术方面却存在明显欠缺。对此,工研院 IEK 建议台湾未来应着重补强这一技术缺口,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在这些充满潜力的科技产业领域中占据更有利的发展地位,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产业的升级与拓展。
综上所述,2017 年无论是 AR/VR 产业的生态构建,还是传感器融合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拓展,都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与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对于相关技术短板的补足,也成为了部分地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融入全球科技产业发展浪潮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