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2025-01-10 工业品商城39
核心提示:在国家 “脱虚向实” 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升级进程加快,机器人产业潜在市场需求巨大,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将迎来爆发。然而,这一产业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机器人企业赢利困难机器人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业,赚钱难度极大。作为中国实现工业 4.0 过程中的布道者,机器人厂商需承担产

    在国家 “脱虚向实” 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升级进程加快,机器人产业潜在市场需求巨大,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将迎来爆发。然而,这一产业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一、机器人企业赢利困难

    机器人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业,赚钱难度极大。作为中国实现工业 4.0 过程中的布道者,机器人厂商需承担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多环节成本。

    从实际盈利情况来看,国内机器人上市或挂牌企业中,仅有部分能够盈利。例如新三板挂牌企业奥机器人在 20XX 年 1 - 6 月营收 278.8 万元,净利润却为 - 323.3 万元;佳士科技的机器人业务在去年半年报中仍处于亏损状态。据中国智能制造网信息,2016 年上半年,新三板 12 家服务机器人企业仅有 5 家实现盈利。

   拓斯达是少数盈利并能维持持续增长的机器人企业,其董事长吴丰礼表示,这得益于强大的研发实力。拓斯达奉行 “研发为王”,通过大量投入研发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例如,其自主研发的控制器,相比其他厂商外购,仅需物料成本,大大降低了成本。

二、国内自动化人才紧缺

    机器人厂商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以拓斯达为例,2013 - 2015 年研发投入分别为 740.3 万元、1697.1 万元、1820.7 万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 4.87%、7.94%、6.02%;2016 年 1 - 6 月,机器人(300024,SZ)研发投入为 2060.4 万元,占当期营收的 2.3%;埃斯顿去年上半年技术研发费用为 2307.0 万元,占当期营收约 9.4%。

   除研发投入外,人才培养成本也是机器人厂商面临的一大负担。深圳一家手机零部件制造中小企业老板称,工厂自动化升级后,设备后续维护与保养由机械手生产商负责。国际维修联合会中国分会主席李葆文表示,集成商面临工程师成本高昂的问题,一个工程师月工资至少 15000 元,为保证机器运行,可能需多个工程师常驻工厂,成本巨大,且工厂自身人员难以成长,集成商又力不从心。

    吴丰礼认为,未来在竞争中胜出的机器人企业将是综合服务商类企业。当前国内自动化行业人才紧缺,尤其是对智能硬件生产工艺熟悉、需要经验积累的人才更为稀缺。作为综合服务商,了解客户工艺是输出自动化服务的关键,而目前这类人才最为缺乏。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