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4 日至 15 日,工业机器人产业职业技能标准发布暨工业机器人竞赛启动大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盛大举行,标志着工业机器人领域在人才培养与行业规范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标准发布,提供行业规范依据
由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精心组织编写的《工业机器人装调维修工》《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职业技能标准正式亮相。前者主要面向机器人生产企业,后者针对机器人应用企业。这两个标准的发布与试行意义深远,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职业培训教育、技能鉴定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准则,有力地保障了从业人员整体职业素质的提升以及智能制造软实力的增强。
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史仲光强调,标准发布后,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关企业在职业培训与聘用考核、从业人员在技能等级认定等工作都有了明确的参照标准。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培训部部长孙海亮也表示,该标准在人才培养方向与培训内容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华中数控积极参与并牵头编写了《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标准,且预计今年将培训 1000 多名机器人产业技能型人才。
人才缺口大,标准制定迫在眉睫
去年年底,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编制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中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在 2015 年人才总量为 450 万人,到 2020 年预计人才缺口达 300 万人,2025 年预计缺口更是高达 450 万人。在此严峻形势下,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及职业标准的建立刻不容缓。然而,2016 年 12 月公示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中,缺乏智能制造装备相关职业资格。为满足行业企业与职业校的人才评价需求,2017 年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开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机械行业职业能力认定试点工作。
标准特点鲜明,引领行业发展
此次发布的两个标准具备五大显著特点:一是由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编写,汇聚数十家企业、协会和院校的力量,权威性与先进性兼具;二是依据行业与职工水平现状,将职业划分为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四个等级,覆盖各工作岗位,便于培训与评价;三是严格遵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规程,客观反映生产制造与应用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四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为职业院校教学及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依据;五是依据多个机器人国家标准对词汇进行统一规范,确保标准在行业内的通用性与适用性。
职业功能清晰,助力人才精准培养
《工业机器人装调维修工》职业技能标准涵盖机械装置装配、电气装置装配等 9 个职业功能,《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职业技能标准则设置了编程与调试、机器人系统应用方案制定与集成等 10 个职业功能。这些清晰的职业功能划分,有助于精准培养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我国的稳健发展,为《中国制造 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