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 4.0 时代的大背景下,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名为《工业 4.0 时代:数字化转型如何成就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报告,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中国制造企业在这场变革中的现状与走向。
满怀期待却准备不足
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受访中国制造企业对工业 4.0 提升自身竞争力寄予厚望,这一比例远超美、德、日制造企业。然而,现实却略显尴尬,仅有 57% 的中国企业认为自己已为工业 4.0 做好准备,低于美国企业的 71% 和德国企业的 68%。这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了中国制造企业对工业 4.0 的热切渴望,也反映出在迈向工业 4.0 进程中,准备程度上存在的差距。
数字化转型障碍重重
数字化转型并非仅仅是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它涵盖企业管理结构、理念和能力,数字化运营,以及与多方的合作等多个重点领域。目前,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最大的阻碍便是数字化转型方案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和系统性的实施路径。仅有 9% 的中国企业认为自身有明确的责任分配,6% 的企业有清晰的路线图,美国、日本、德国在这方面表现优于中国企业。这种职责和路径的不清晰,使得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无头苍蝇,难以有效推进。
从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目前仅有不到 5% 的企业能自主制定并实施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像华为、海尔这类企业已成为行业内工业 4.0 的领跑者。但超过半数的制造商虽配置自动化设备实现半自动化,却缺乏数字化管理能力,还有三四成企业仍严重依赖人力劳动。以机床行业为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国家支持下,中高端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研发取得一定成果,如济南二机床自主研制的全伺服高速自动冲压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中国机床企业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被德日美传统企业主导。正如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所说,中国机床行业缺的是深度,需求升级方向与长期固有优势相悖。
量身定制是关键
中国制造企业需要的并非 “万金油” 式的工业 4.0 方案,而是量身定制的路线图。这一路线图应涵盖实现能耗优化和自动化的数字化精益转型,高效高质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开发,以及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战略等。报告预计,这些机遇有望在未来 15 年将中国制造业产能增速提高到 6.5%。同时,制造企业也要警惕对工业 4.0 的过度热情,避免因非理性投资设备和工具而造成资源浪费。
在工业 4.0 时代,中国制造企业既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重重困难,制定并实施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才能在这场全球制造业变革中脱颖而出,实现制造业的升级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