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中国制造 2025” 规划推进,中国自动化进程加快,工业机器人需求大增,其动力系统伺服电机发展也面临变革。
自 2013 年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 年伺服电机销量占全球 55%,预计 2019 年中国市场对伺服电机需求达 182000 台。因工业机器人增长,2014 年中国新增伺服电机需求 231000 台,2019 年有望达 737000 台。但当前中国工业机器市场 85% 的伺服电机为外资品牌,本土企业大多还在研制试验阶段,几乎无工业化产品。
伺服电机安装于机器人 “关节”,对机器人关节驱动至关重要,关节越多,需用的伺服电机数量越多,对其要求也越高,包括快速响应性、起动转矩惯量比大、控制特性的连续性和直线性、体积小质量小轴向尺寸短、能经受苛刻运行条件等。
国产伺服电机发展困难,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小功率伺服电机小型化不足,普遍偏长,在轻载机器人应用上受限;二是信号接插件可靠性差,小型化、高密度化及与本体集成设计有待提升;三是高精度编码器,尤其是机器人用多圈绝对值编码器严重依赖进口,制约高档伺服系统发展;四是国内伺服电机 OEM 厂家多仿制日系,以中小功率为主,5.5 - 15kw 的中大功率伺服缺失;五是国内做电机、编码器、驱动的企业缺乏协同联合,难以提升伺服电机和驱动系统整体性能,与日系分层协同发展模式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