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路:机器人在船舶制造领域的进击与挑战

   2025-01-17 工业品商城1
核心提示:一、船舶制造行业独特性剖析船舶制造与常见的制造业存在显著差异。韩瑜指出:“船舶订单往往以多品种、小批量的形式存在,每艘船几乎都是一个独特的产品型号。”不同于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可大规模批量生产同一型号产品,船舶制造需根据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船舶制造的目标产品体型庞大。一般部件长和宽通常

一、船舶制造行业独特性剖析

     船舶制造与常见的制造业存在显著差异。韩瑜指出:“船舶订单往往以多品种、小批量的形式存在,每艘船几乎都是一个独特的产品型号。”不同于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可大规模批量生产同一型号产品,船舶制造需根据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船舶制造的目标产品体型庞大。一般部件长和宽通常有10米×5米、16米×12米等多种规格,最大的工件尺寸可达到24米×24米,部分目标工件的高度落差也常达2~3米左右。这一特性使得传统自动化技术在船舶制造领域难以直接应用。韩瑜进一步解释:“传统自动化技术无法直接适用这么大体积的设备生产,船舶制造业因此也无法直接应用传统机器人行业的‘工装定位技术’。”由于船舶制造的工件体积巨大,对机器人的灵敏性和柔性提出了极高要求,机器人需具备在复杂环境下灵活操作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尺寸、形状工件的加工需求 。

二、船舶制造各环节自动化现状扫描

     在典型的船舶制造流程中,不同车间的自动化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钢板加工车间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钢材堆放、钢材预处理、管子加工、钢材切割等工艺环节,已广泛应用自动化设备。先进的自动化钢材堆放系统,能依据钢材的种类、规格进行智能分类存储,大幅提升钢材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钢材预处理工序中,自动化的除锈、喷漆设备可高效完成钢材表面处理,保障钢材质量 。管子加工环节,自动化加工设备能够精准地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弯曲、切割等操作 。

     分段焊接车间和部件组立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板架焊接部分,部分船厂引入了自动化焊接设备,可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作业;平面分段组立、曲面分段组立、上层建筑组立等具体的组立工序,也开始逐步应用自动化技术,但在一些复杂工艺和特殊场景下,仍需人工辅助操作 。在平面分段组立过程中,自动化设备可完成部分板材的拼接与固定,但对于一些异形板材的处理,还难以完全依靠自动化完成 。

    而分段涂装车间与分段舾装车间,目前是自动化程度最低的两个生产车间 。在分段涂装车间,由于船舶分段的形状复杂、体积庞大,且对涂装质量要求极高,现有的自动化涂装设备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涂装需求,多数仍依赖人工进行精细涂装作业 。分段舾装车间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各类设备、管线的安装工作繁杂,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和精准度,自动化技术在该环节的应用进展缓慢 。

    韩瑜介绍:“钢板焊接、管子加工不是单纯服务于船舶建造的,大部分情况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金属制造业,或者钢铁制造业,而后面工序中的板架、平面分段等主要是用于船舶建造的。”目前,国内大部分船厂使用日本神钢的FCB拼板,在小组立制造方面,船舶机器人的应用近年来较为普遍,这些机器人主要来自德国和日本。德国的机器人以高精度和稳定性著称,在复杂的焊接工艺中表现出色;日本的机器人则在灵活性和智能化方面具有优势,能够较好地适应船舶制造的多样化需求 。

三、船舶制造对机器人的严苛要求解读

    船舶制造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机器人的性能要求极为严苛。由于目标产品体型巨大,且加工工艺复杂,机器人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敏性 。在焊接大型工件时,机器人需要精准地感知焊缝的位置和形状变化,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焊接质量问题,影响船舶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安全性 。在面对复杂的曲面分段焊接时,机器人要能根据曲面的曲率变化,灵活调整焊接角度和速度,以确保焊缝的均匀性和牢固性 。

     船舶制造的工艺环节多样,从切割、焊接到涂装、装配等,每个环节对机器人的操作要求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机器人具备多方面的柔性 。在装配环节,机器人需要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零部件装配,完成高精度的对接工作;在涂装环节,机器人要能根据船舶分段的复杂形状,实现均匀、高效的涂装作业,避免出现漏涂、流挂等问题 。为满足这些要求,先进的机器人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并根据预设程序做出精准的反应 。通过视觉传感器,机器人可以快速识别工件的形状和位置,利用力传感器实现对装配力的精确控制,从而确保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都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

四、无人化车间推广艰难原因深度挖掘

    无人化车间在船舶制造领域的推广面临重重困难,背后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从技术层面看,船舶制造的工艺极为复杂,对机器人的要求极高。由于船舶工件体积巨大且形状多样,现有的机器人技术难以满足全流程自动化作业的需求。在大型船舶分段的吊运和装配过程中,需要机器人具备强大的负载能力和精准的定位能力,然而目前的机器人在这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无法稳定、高效地完成这类复杂任务 。

     我国在船舶制造相关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投入相对不足,导致研发进展缓慢 。韩瑜指出:“我国对船舶制造相关的机器人技术所进行的研究比较少,研发和生产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国家对这些研究有一定的支持和资助,但各个点状的支持和资助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如高精度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国内机器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有待提高,这使得船厂在应用国产机器人时存在顾虑,更倾向于选择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进口机器人 。

     建设无人化车间的前期投入成本巨大,这也是阻碍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船厂需要购置大量先进的机器人设备、自动化生产线以及配套的智能控制系统,这些设备的采购费用高昂 。还需要对现有厂房进行改造,以适应自动化生产的布局要求,这涉及到建筑结构改造、电力供应升级、物流通道规划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增加了建设成本 。后期的设备维护、软件升级以及技术人员培训等费用,也让许多船厂望而却步 。一套先进的船舶焊接机器人系统,采购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万元,每年的维护费用也在数十万元以上,这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船厂来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

五、国内船舶制造业机器人发展水平评估

    在船舶制造业机器人领域,国内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也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 。从技术研发角度看,韩瑜表示:“从技术上来讲,国内企业并不比国外企业有明显的落后。”国内在机器人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断增加,部分核心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 。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视觉识别技术等方面,国内科研团队和企业积极探索,研发成果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然而,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国产机器人仍有待提升 。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寿命与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存在一定差距 。韩瑜提到:“国产工业机器人与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的寿命差大概在一半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进口机器人的工作时间为5年的话,国产机器人大概是2.5年的水平。”这一差距使得船厂在采购机器人时,往往对国产产品存在顾虑 。机器人在船舶制造中的高强度、长时间作业要求,使得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关键因素。频繁的故障和维修不仅会影响生产进度,还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

    尽管当前存在差距,但韩瑜认为,就目前国家的重视程度来讲,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望在5 - 10年的时间达到与国外同等水平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了对船舶制造相关机器人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一些国内大型船舶制造企业也开始重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

六、推动船舶制造机器人应用的策略探讨

    为了提高机器人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水平,推动船舶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需要从国家和企业层面共同发力 。

    国家应加大对船舶制造相关机器人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在高精度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可靠性等关键技术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突破 。建立国家级的船舶制造机器人研发平台,整合各方力量,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如对采购国产机器人的船厂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国产机器人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和科研人员积极创新,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企业自身也需积极采取措施 。加大在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建立内部的研发团队,加强与外部科研力量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懂船舶制造工艺又熟悉机器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机器人的应用和维护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应用机器人的过程中,要注重生产流程的优化,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现有的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实现机器人与生产环节的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以焊接环节为例,企业可以引入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同时对焊接工艺进行优化,调整焊接顺序和参数,充分发挥机器人的优势,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