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增长态势、现存问题与发展方向

   2025-01-21 工业品商城38
核心提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于 5 月 16 日在浙江余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明确表示,中国机器人市场在未来 10 - 15 年内持续增长具备坚实基础,但产业发展不能仅停留在量的增长,更需实现质的提升。曲道奎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针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路径。他认为,大型机器人公司应着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于 5 月 16 日在浙江余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明确表示,中国机器人市场在未来 10 - 15 年内持续增长具备坚实基础,但产业发展不能仅停留在量的增长,更需实现质的提升。

    曲道奎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针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路径。他认为,大型机器人公司应着力打造平台型企业,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小型机器人公司则要深耕垂直行业,深度洞悉细分行业的应用需求,以此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整体水平的进步。

    自 2013 年起,中国机器人产业步入快速增长轨道。此前,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甚小,甚至不及新加坡与台湾地区。然而,自 2013 年起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并延续至今。如今,中国已稳居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近几年年增长率超 30%。曲道奎认为,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支撑,未来 10 - 15 年增长态势可期。

     尽管发展迅猛,但因起步晚,中国机器人市场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曲道奎指出,近五年号称从事机器人业务的公司达三千多家,实则存在名词滥用现象。整个产业链中,真正从事机器人研发制造的公司不过十家八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是凤毛麟角。多数中国机器人厂商在核心零部件的运动控制系统及平台语音交互系统等方面,既无产权也无品牌。在产业链上,国内多集中于生产零部件和中低端产品,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者稀缺。

     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及下游系统集成。当前,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以德国库卡、瑞士 ABB、日本安川和发那科为代表的国外 “四大家族” 手中,国内厂商主要依赖进口,业务模式多集中于中下游的本体组装和系统集成。

   曲道奎强调,中国机器人产业必须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提升质量。当下众多所谓机器人公司,在技术与品牌上与国外 “四大家族” 差距显著,追赶之路任重道远。

    今年 “两会” 期间,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虽发展迅速,但存在大量重复建设,面临高端产业低端化、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风险。后续需加大力度防止产业无序扩张与重复低水平建设,同时推动产业创新。

    曲道奎还指出,未来机器人行业发展需融入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类社会迈向智能时代,机器人作为平台型技术,需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这将为未来制造业及其他垂直领域带来变革。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