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自动化崛起引发的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几位麻省理工学者提出,或许未来美国联邦政府需为全体民众提供经济保障,即全民基本收入。这一概念在硅谷等科技产业聚集区颇受青睐,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人们对科技发展断了生计的焦虑。
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与优势
全民基本收入若付诸实施,将平等覆盖所有公民,理论上能为缺乏可靠收入者提供基本经济保障。像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等支持者认为,相比现行福利制度,全民基本收入更高效且少官僚作风。
对实施时机的不同看法
然而,对于何时需要推行全民基本收入,各界看法不一。麻省理工数字经济项目联合负责人安德鲁・迈克菲在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首席信息官座谈会上表示,当前离最高就业水平以及经济正常运转所需的平稳工作量仍有较大差距,考虑后工作时代的条件尚不成熟。另一位负责人埃里克・布林约尔松虽赞同此观点,但也指出人们需愿意接受再培训,以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活跃劳动者。
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
一方面,机器人与自动化将取代数百万人类劳动者的观点,引发了人们的焦虑。媒体报道显示,自动化正冲击多种职业,如美国约 180 万从业者的卡车司机职业,以及飞机驾驶员、律师助理和外科医生等。乐观者认为,低端工作自动化后,人们可转向更高端、技术要求更高的工作,例如培训机器人或为人工智能工具编程。但也有人对此存疑。
就业机会净增长的争议
自动驾驶专业公司 OTTO Motors 联合创始人瑞恩・加里皮就不认同乐观者的观点。他认为,从事货运的人虽可能转向机器人保养或车队管理工作,但就业机会并不会出现净增长。随着技术快速发展,会有更多工作逐渐过时。他还指出,卡车司机难以承担重新学习的成本,甚至合理假设几十年后 90% 的卡车驾驶工作都会消失。
自动化浪潮下,全民基本收入虽被视为一种可能的应对策略,但何时实施以及能否有效解决就业与经济保障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与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