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工业遗存正经历着一场意义非凡的变革。以开滦为例,凭借其现有的工业遗存,先后投入 3 亿多元进行大规模保护与开发。坐落于 “中国第一佳矿” 唐山矿内的国家矿山公园成为主体,如今开滦老矿区(A 区)大部分已化身为景区。矿区西半部有开滦博物馆、徽记水体广场等;继续生产的东半部,“中国第一佳矿 1878”“电力纪元 1906” 等展馆相继建成,展示着唐山矿一号井、唐胥铁路等珍贵工业遗迹。
工业遗存的时代印记与现状
各地都存在着废弃闲置的工业遗存,它们承载着城市工业文明的历史,随着工业化兴起,又因城市化推进而逐渐废弃。2010 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省新发现工业遗产遗存 61 处,涵盖矿产、电力等 9 个方面,见证了近现代河北工业发展。工业遗产具有更高的文物保护价值,而一般工业遗存多以社会公共需求或经济利益为导向进行开发利用。近十年,工业遗存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愈发受到关注,在一些地方成为城市 “新名片”。
唐山市以举办旅游大会为契机,整合旅游资源争创国家旅游城市。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和重工业城市,唐山拥有众多 “第一”,如今正以新业态盘活弯道山陶瓷创意文化园和启新 1889 文化创意产业园,去年工业旅游接待人数达 130 万人次。秦皇岛继建造玻璃博物馆后,今年启动山海旅游铁路项目,让承载工业记忆的小火车串联起自然美景与工业遗存。“火车拉来的城市” 石家庄,棉一、华药、煤矿机等老厂区自发形成文化园区,如 “石家庄 1958 艺术园区”,多家老旧厂房被改造成特色主题餐厅和 LIVEHOUSE。
多样开发模式与实践
随着探索的深入,世界范围内工业遗存开发逐渐形成成熟模式,主要有工业博物馆保护模式、景观公园改造模式、创意园区利用模式、综合物业开发模式。在我省,博物馆保护模式较为常见,如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开滦博物馆、秦皇岛玻璃博物馆等。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期工程 —— 陶瓷公园,由采煤沉降区改造而成,采用景观公园模式,强调公益性。
创意园区利用模式和综合物业开发模式也颇受欢迎。启新 1889 和石家庄棉一、华药、煤矿机等老厂区的项目多为这两种模式的演变。虽名为 “创意园区”,但实际进驻的多是画廊、文创商店、餐饮等,更倾向于综合物业开发模式。
现存问题与未来方向
国内工业遗存开发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园区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北京 798 模式虽备受青睐,但它的成功与北京独特的艺术生态紧密相关,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没有 “万能” 模式。工业遗存可改造为创业孵化器、主题酒店、学校、图书馆等,关键是明确自身特色与当地地缘资源,进行创造性设计和规划。国外将旧厂区贮气罐开发为潜水训练池、在空地建游泳池、利用冷却池做溜冰场、废渣坑开发攀岩项目等,充分体现了工业遗存保护性利用的 “文无定式”。
此外,要实现更科学决策和更利于创意发挥的环境,需转变园区运行机制。目前多数由旧厂区改造的创意园区由原企业运营管理,盈利模式单一,多靠收取厂房租金,运营企业如同 “房东”。未来,工业遗存的开发需要在创新模式、挖掘特色和完善机制等方面持续探索,让这些承载历史的工业遗存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城市发展增添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