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的长期磨砺与发展进程中,减速机逐渐演变为覆盖我国市场的主导力量,展现出震撼世界的活力。作为工业机器人最核心的功能部件,减速机在整个机器人制造成本中占比达 33% - 38% 。当前,工业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销量持续攀升,对减速机的潜在需求也逐年增长。
近几年,国内经济快速发展,重型机械行业出口量增多,作为重要基础行业的减速机行业发展迅猛。由于下游市场表现强劲,减速机企业产销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未来,减速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按照工业机器人销量及保有量的增长态势,预计到 2025 年,工业机器人减速机需求量将达到 105 万台,需求规模约为 77 亿元。
在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中,减速器技术壁垒最高。按结构不同,可分为谐波齿轮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RV 减速器、精密减速器和滤波齿轮减速器五类。其中,RV 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最主流的精密减速器,且 RV 减速器在先进机器人传动中逐渐有取代谐波减速器的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机器人减速机市场被日本企业垄断,其他国家实力相对有限。据统计,日本住友、纳博特斯克、哈默纳科三家日企占据了全球 80% 以上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目前,世界 75% 的精密减速器市场被日本的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占领,其中纳博特斯克生产 RV 减速器,约占 60% 的份额,哈默纳科生产谐波减速器,约占 15% 的份额。日本的减速机技术遥遥领先,多年稳居行业霸主地位,连 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等著名的国际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 都长期使用日本 Nabtesco 和 Harmonic - Drive 这两家公司的减速机。
反观国内,尽管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减速机生产企业加大了投入,但距离量产仍有一定距离。未来或许要依靠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带动,才有可能打破日企的市场垄断。
机器人行业是当下备受瞩目的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精密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中最关键的功能部件,是机器人产业链至关重要的应用环节。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2015 - 2018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对减速器的新增需求量依次将达到 23.6 万套、29.6 万套、36.9 万套和 46.2 万套。此外,对于国内市场保有的工业机器人,按一般使用寿命 8 - 10 年计算,未来国内对于精密减速器的市场需求将超过 100 万台,年市场销售额将突破 100 亿元以上。
整体而言,机器人减速机行业前景可期,潜在需求规模巨大。为此,国内厂商正加大布局力度,包括秦川机床、双环传动、大族激光等上市公司,在减速器国产化道路上奋起直追。
减速机作为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传动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机器人产业而言,减速机是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应用环节。得益于机器人产业的兴起,机器人减速机行业发展有望驶入快车道。未来,在工业机器人的带动下,我国机器人减速机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但对国内企业而言,国产化发展仍任重道远,未来可适当向谐波减速器倾斜,以实现弯道超车。
谐波减速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医疗设备、航空航天、机床、半导体等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为我国谐波减速器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2023 年占比达到 57%。近年来,在工业机器人、机床等下游市场的推动下,我国谐波减速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不断扩容,2019 至 2023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8.18%。未来,在人口老龄化、制造业转型拉动工业机器人长期需求、机床数控化率提升、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以及技术推动应用领域拓展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谐波减速器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从竞争格局来看,哈默纳科(日本)、新宝(日本)等国外企业入局时间早,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应用及开发经验,长期在我国谐波减速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相关政策推动、国内企业在研发和生产方面不断投入,以及国产谐波减速器产品性能提升,我国谐波减速器国产替代进程不断推进。据悉,哈默纳科和新宝这两大日企在我国谐波减速器市场中的合计份额已由 2018 年的 61% 左右下降到 2023 年的 45.4% 左右。目前,哈默纳科仍是我国谐波减速器市场的龙头企业,2023 年市场份额约为 38.7%;本土企业绿的谐波排名第二,约为 14.5%。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为谐波减速器行业带来大量需求。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仅有 13.11 万台,2022 年快速上升至 44.31 万台;其后其产量始终保持在 40 万台高位,2024 年 1 - 11 月创历史新高,达到 48.39 万台,相较 2023 年同期同比增长 24.85%。同时其销量由 2017 年的 13.6 万台增长至 2023 年的 31.6 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5.09%。2019 - 2023 年,受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带动,我国工业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消费量持续上升。但自 2022 年起,受工业机器人产销增速放缓影响,其消费量增速也逐渐放缓,2023 年达到 66.93 万台,同比增长 4.64%。
在机床领域,谐波减速器主要用于数控机床,可以提高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近年来,得益于国内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以及相关政策推动,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 年达到 4090 亿元,同比增长 6.93%,有利于提升对谐波减速器的市场需求。
展望未来,我国谐波减速器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市场仍存在很大的需求空间。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人口老龄化和制造业转型拉动工业机器人长期需求,带动谐波减速器市场需求释放。目前,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计,到 2035 年左右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 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供需关系改变,企业也面临着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用工难等挑战,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同时我国庞大的制造业体量为工业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再加上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化、自动化等方向转型升级,也将进一步拉动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长,进而促进谐波减速器行业发展。第二,机床数控化率提升进一步推动谐波减速器行业发展。2023 年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为 48%,而日本机床数控化率维持在 80% 以上,美国和德国机床数控化率均超过 70%。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数控化率提升空间仍然较大。未来,随着机床数控化率提升,对谐波减速器的需求也有望增加。第三,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谐波减速器行业带来广阔新兴增量需求。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攻关和应用探索的关键期。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3 年 11 月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5 年实现人形机器人批量生产、2027 年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随着技术突破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将不断推进,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预计,到 2030 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 8700 亿元。相比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形态和动作更接近人类,其运动复杂、关节多,也更加灵活,因此需要使用更多数量的谐波减速器。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和市场规模扩大,将为谐波减速器行业带来大量需求。第四,技术进步助力谐波减速器性能提升和应用范围扩大,为行业带来更多需求。随着技术进步,谐波机器人将向更高精度、更大承载能力、更长使用寿命等方向发展,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以适应更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推动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综上所述,我国机器人减速机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关注整体市场发展的同时,谐波减速器领域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国内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努力实现国产化突破。